第399章,丞相候选人与激烈竞争(2 / 2)

作品:《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现在朝廷不是老丞相要退休,朝廷就应该让叶内史这样的能吏,成为我大汉的丞相,这样我等的好日子才能继续延续下去。”

“说的有道理,朝廷就是需要这样不扰民却能富国的丞相,某记得当年叶内史为会稽郡太守的时候,也是三年就让会稽郡成为天下有数的富裕之地,这些年关中发展的如此好,我等生活富裕,叶内史可谓是功不可没,这样的人就应该成为丞相。”

“我等应该让今年的贤者,推像叶内史这样的能吏为丞相。”

这样的讨论不断在大汉的茶馆,说书馆,戏院讨论,毕竟叶渠能真真切切地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并给他们带来好处。

大汉历十年,六月五日。

儒林周报等大汉小的周报刊登了叶渠的消息,并且报道了叶腾加入大汉以来的政绩,而后用极其激烈的口吻道,大汉就需要这样的能吏。

并且批评了一些地方上的汉吏,本事没多少,治理地方也不突出,但却作风蛮横,不讲道理,遇到问题只知道欺上瞒下,这些汉吏真应该好好向内史学习。

儒林周报的文章,得到了其他小报刊的热烈讨论并转载,话题已经转向了对地方汉吏的讨伐。

这些小报刊最大的敌人就是汉吏,虽然还达不到生死仇敌的那种程度,但也是两相看厌的程度。

报刊记者看地方汉吏大致上像后世的那些清流御史看贪官污吏的那种程度。

而地方汉吏看这些报刊记者,也像后世的名人看狗仔一般,讨厌的苍蝇,怎么赶都赶不走。

从徐凡开创大汉月报之后,报纸这个行业就在大汉飞速发展,随着纸张的成本降低,各种活字印刷技术的应用,报纸的成本也在快速降低当中。

现在大汉的报纸已经从最开始的月报变成了周报,甚至还有不少的小报刊直接弄日报,当然这种都是较差的小报社,印刷日报都是用最便宜的黄草纸,印刷的也不清不楚,但日报便宜,刊登的消息及其快捷,不少大汉的穷读书人喜欢订阅这些日报来了解大汉的信息,有三两家日报存活下来,倒也给那些小报刊开辟了一个新赛道。

主流的报刊形式还是以月报为主,但是半月刊,周报却在快速发展,这些周报消息更新更快,更受市场的欢迎,已经隐隐可以与主流争锋了。

所以关中报业发展的是极其欣欣向荣,大大小小的报刊超过了百家,几乎每个月都有几家报刊成立。

当然报刊多了,竞争压力也大,大部分新成立的报刊活不过半年。

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为了生存,大汉的小报刊只能另辟蹊径,主流报刊不敢报道的事情,他们敢报,主流报刊不敢管的事情他们敢管,关中的竞争压力大了,他们就到天下其他地方寻找新鲜的事物,主打一个挣扎求生。

但这个时候矛盾就出现,在关中有徐凡压着,加上他一年时间大半都在关中县乡巡游。

地方上只要出现矛盾,如果汉吏严格按照法令行事,徐凡最多斥责汉吏,然后想办法解决这个矛盾。

但要是汉吏违法乱纪,徐凡下手也是毫不留情,所以在关中汉吏压力极其大,不敢胡乱行事。

但在地方上就不同,天高皇帝远,汉吏也就比秦吏强一点。

而习惯了关中氛围的记者,来到地方上和汉吏引起的冲突可想而知。

记者本就是什么新奇报什么,但新奇就意味着有矛盾,

但讨伐地方汉吏已经成为了记者的政治正确性,他们是借助叶腾的事情发泄他们对地方汉吏的怨言,但他们的举动却意外地推高了叶腾的威望。

因为叶渠和叶腾的威望开始破圈,整个关中的百姓都知道,内史令不声不响的修建了一条可以灌溉几十万亩田地,还能运输货物的水渠。关中的百姓开始为叶腾摇旗呐喊,这股声音很快就由民间影响到大汉朝廷了。

有一点叶腾真没有想错,他在民间的威望虽然高,但在大汉官场却没有几个人重视他,把他看出是丞相的人选,大家议论的丞相人选是商农,萧何,曹参,周勃,陈岗,陈锤这样的功臣元老。

叶腾他在大汉的地位尴尬,他本人就是南郡派系最大的大腿,南郡派系的豪强当初因为脱离大汉,所以并不被大汉的元老看成是自己人。叶腾就被大汉的元老孤立成为了一个小派系。

所以在大部分汉吏看来,叶腾能有一个九卿之位的内史已经是极限了,丞相之位根本不是叶腾可以高攀的。

叶腾的确正政绩好,但大汉缺少能吏吗?

能竞争丞相之位的哪个不是堪比管仲乐毅的治世贤才,大汉最不缺的就是这种治世贤才。你没关系没背景,凭什么当丞相。

所以叶腾虽然在丞相的候选人当中,但他一直都是陪跑者。

现在整个关中民间的声音却是汉吏必须要重视,毕竟天子最重视地方上的民意,有一些汉吏开始宣扬叶腾也有宰相之资,虽然只是一些比较低级的汉吏,但这已经是好的开始了。

关中,叶渠工地。

徐凡就站在叶渠一旁,看着这条新的水渠和不远处百姓欢呼雀跃的声音,徐凡的内心也充满舒适感。

这个时代的确是没有比修水渠更能增长丰收的事情了,叶渠四周几十万百姓都因此受益。要是把其中航运价值算上,整个关中将会有上百万百姓因为这条水渠受益。

这就是华夏人独有的改天换地的豪情,华夏花了几千年时间,历代的英雄前赴后继,才把大汉这片土地建设成为了后世百姓口中的天选之地。

不是老天选择了这块土地,而是这片土地上的人选择改造这里。这是独属华夏人的浪漫。

在徐凡已知历史当中,所有强盛的帝国都是靠着侵掠弱小来壮大自己,唯独汉人是例外,先人们是靠着自己的辛苦劳动换来强盛的帝国。

尤其是徐凡从后世来的人,他更加明白,任何一个强大的帝国都只能靠改造世界,发展生产力才能长久强盛,任何掠夺他们的帝国终究会受到反噬。

站在徐凡身边的张良微笑道:“叶内史的确是当得起治世之能臣这个称号。”

徐凡笑道:“子房你这是支持叶腾为丞相?”

说句实在话,最开始丞相人选当中,徐凡内心是没有叶腾的,这倒不是徐凡对叶腾歧视,也不是气愤当初共敖他们背离自己。徐凡还没有如此小心眼。

而是历史已经给他答案了,萧何就是这个时代一等一的丞相之选,而且萧何政绩也极其彪炳,不管是当初辅助周章维持大汉的后勤,还是在治理陈郡,修建大运河之时,都表现出萧何强大的整合能力。

而且萧何的理念和周章相合,同时周章也支持萧何为自己的接班人,萧何因为也是义军投靠大汉,大汉的元老也不排斥萧何成为丞相,萧何为相能延续大汉的政策,在这种开卷答案的情况下,徐凡心中的第一丞相人选自然也是萧何了。

不过这条叶渠却让徐凡看到另一种选择了,叶腾虽然在后世不出名,但在他大汉却是历练出来了,只凭他现在的功绩,在后世留庙,香火流传千年是不成问题,自己是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