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辅弼(七)(2 / 5)
作品:《大明元辅》简单的来说,就是京华负责供应足额粮食,而这些粮食将折价计算,直接用于买入朝鲜土地——包括但不限于矿山、盐场、港口、城中土地等,唯独不卖田。
不卖田地这一条其实并非朝鲜三大员提出的要求,反而是高务实主动要求的。这很符合高务实在大明国内的习惯——基本不买田。道理嘛,也很简单:似京华这样的商业巨无霸,买田是最容易被大明朝野关注的,而且一旦有什么舆论,往往都不是什么好话。
好在高务实偏偏也不缺国内的田地,或者说他对在大明国内买田一直没什么兴趣——种田确实是农业社会最稳妥的行当,但实际上这么做的费效比极低,是他认为“穿越者脑抽了才会藉此发家”的行业。
这么多年来,京华在大明极少买入田地,少有的几处都属于“科研性质”,也就是用于测试新的物种,比如耐旱水稻、玉米、土豆之类。当然,科研的同时也不是一点收入都不要,所以后来这些土地也提供上述各类产物的优良种子,多少也算能回点本。
有了“朝鲜不卖田”这一条,朝廷对于这道奏疏的批评声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对于多数大明官员而言,他们在有闲暇之时还是会考虑一下所谓朝鲜的长治久安的,比如朝鲜田地本就不足,如果大量田地被京华买走,将来万一朝鲜粮食不足,京华会不会囤积居奇啊?哪怕京华过去从来没干过这种事,但万一呢?
现在就不必担心了,京华不买田,依旧如过去一般只对矿山、盐场、港口和城市用地感兴趣。这些都是所谓的“商业用地”,朝廷官员们虽然现在或多或少的知道这些地也很赚钱,但他们同时也知道,这些土地要赚钱是需要前期投入的,本钱不足的人反正也干不了,而且建成之后还能上缴商业税,也算是一种双赢,没什么不好。
但是,朝鲜依旧需要很多朝廷拨银子才能做的事,比如整修田地、建设道路、重修水利、修复城池等等。这些活京华也有能帮忙的地方——京华基建的本事谁不知道,但他们绝不白干,无论是水泥供应还是直接负责工程,那都是要收钱的。
纵然高务实尽力腾挪,比如让朝鲜方面以工代赈等等,可落到最后还是需要花费九十多万两银子才行——这还是今年,明年乃至此后数年,也都需要数额不等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