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长生合不死,邪帝与邪灵(8k)(3 / 4)

作品:《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他们将自己的恶行视作理所当然,还要洗脑其他人来认同,想让整个国家~社会一起跟着堕落下去,极力将自己的行为正当化,试图粉碎仁义道德这些社会规则,危害性极大。

不过,无论魔门如何进行异常和泯灭人性的训练,将门人变成心狠手辣、冷酷无情之徒,但人总是人,仍会有人的七情六欲,比方说后来大彻大悟的石之轩,想要改革魔门的婠婠等等。

赵青虽在武学禀赋上对石之轩相当欣赏,终究正邪、敌友有别,最后并不会放过这个导致天下大乱的主要元凶,顶多在石青璇了结了她的事情后,再对“邪王”施加他应得的惩罚。

……

而“不死印法”另一个引起赵青关注的要点,则是其能引发修习者精神分裂的负面效果。

根据她的推测,神劲第一关对身神的孕育,需要以精细入微的记忆作为基础,复制出一个可控的半独立人格。若要详尽参悟出其中的原理,最好寻找到类似的例子研究。

从“不死印法”着手,分析石之轩分裂出一善一恶两个人格的具体情况,想必能够大大推进她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顺利修成神劲三关,甚至于创出某种分裂敌方人格的特殊武学。

而赵青之所以想让石青璇凭借着《长生诀》的神奇修成“不死印法”,成为天下顶尖的宗师高手,则是由于她与正邪各方均有关联的特殊身份,可以在日后巧妙地发挥出作用。

不过,虽然计划是这么定的,但落在实际上,石青璇终究能不能修成《长生诀》的奇功,却尚属未知。

此外,她也不知道,有了自己的指点,《长生诀》与“不死印法”之间的充分融合,究竟会成为一门怎样的武学。

告知石青璇应当如何处理《不死印卷》的最佳方法后,赵青的目光转而落在了一直默默旁听的宋师道身上。

此君看上去好像完全恢复了往昔的风度,但实际上却是将对傅君婥的爱意深深藏于心中,准备在回岭南向宋缺道别之后,就于这处小谷结庐而居,长久地守着坟墓住下来。

“宋公子,其实你对傅姑娘生出的情意,没必要以离开宋阀、为她守墓的方式来作表达,我这里倒有另一个方案可以解决。”

望着被揭露心声后有些讶异的宋师道,赵青缓缓开口解释道:

“在这个世界,只要不是被涉及太阳真火、太阴真水的力量所伤,每个人在死后都有着转世投胎、轮回再来的机会。你对傅姑娘一见钟情,也许正是有着前世的渊源。”

“只要能够寻得她的来世,说不定就有再溯前缘的可能。如果傅姑娘新的一世并非外族女子,你更可以在不违背家中规矩的情况下,展开受家人祝福的追求。”

在一个有着转世投胎现象的世界里,排除仙胎、媚术之类的影响,赵青推测,看上去不怎么合理的“一见钟情”,如宋师道对傅君婥、宇文化及与贞嫂,或许就是受到了前世的影响。

不过,与两相情重的后一对相比,前两人的宋师道对傅君婥这种单恋,在前世估计也只是同样的单恋。而且,谁也无法保证,傅君婥的转世究竟是男是女。

因此,她对宋师道的劝慰,更多的还是为了希望对方不要就此不理世事,可以振作起来。

“‘转世轮回’之说,居然是真的吗?”宋师道显然也从宋缺处听闻过一些类似的秘闻,很快就相信了赵青的话,不禁开口追问道:“君婥的转世之身,我又该通过什么方法寻找到呢?”

“若是有缘,自然得逢。”赵青随口开了个玩笑,接着解释道:“佛家的宿命通、道门的卜算术数之道,都能用于寻找转世之人的情况。不过,由于天下之人数以千万计,最好能得到她生辰八字之类的线索,成功率才能明显提升。”

“此外,还需尽可能让天下恢复到没有战乱的太平盛世,新出生的孩童夭折率当可大幅下降,从而减少傅姑娘接连转世投胎的可能,使得到时候搜寻她时,只需勘破一层前世的迷雾。”

把转世投胎的搜寻成功率与天下太平间接挂钩,想必宋师道也就会为此而努力奋斗,进一步影响到整个宋阀的行事态度。

包括视傅君婥为娘亲的双龙,面对这种情况,在修行等各个方面,也同样会更有动力,且更加关注平民百姓的生死存亡。

“对了,听说你的父亲‘天刀’宋缺由于梵清惠的缘故而没上静斋翻阅《剑典》,没能一窥地尼对禅法、天道,以及‘破碎虚空’理想的探索,颇有些令人遗憾。”

“半个月前我在洛阳净念禅院教训梵清惠的时候,恰好领悟出了《剑典》中的要旨与精义,准备分享给这位我最看好武学前程的高手,希冀于他能够在修为境界上更进一步。”

说到这里,只见赵青手腕微晃,剑匣中的子午剑便出现在了她的手中,青芒闪烁间,便在虚空中完成了数十个绝对完美无瑕的圈子,遥遥地在十数丈外的一堵石璧上削下了一块圆润之极的石板。

下一瞬,赵青随手将这块铭刻有她精神烙印,记述了彼岸剑诀、至阴无极精义的石板凌空摄拿交在了宋师道的手上,神情毫不在意,令在场众人不禁为之动容。

……

竟陵郡西南方,飞马牧场内堡后山。

临崖的平坦台地上,孤伶伶地有座两层高的小楼房,两边临崖,形势之险,叫人担心小楼会随时给突如其来的一阵狂风刮得翻下高崖,跌个粉身碎骨。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此楼名为“安乐窝”,第一层是四面厅的建筑形式,通过四面花窗,把后方植物披盖的危崖峭壁,周围的婆娑柔篁,隐隐透入厅内,更显得其陈设的红木家具浑厚无华,闲适自然。

半个月前曾在洱海处寻得谢眺之墓的向雨田,浑身笼罩在一片隔离视线的黑暗中,沿着屋角处一道楠木造的梯阶拾级而上,径直推门而入,望向了厅内一个站在窗前,面向窗外、峨冠博带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