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国破山河在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七十一节(2 / 2)

作品:《国破山河在

然而火车站内的敌军战斗力非常令人吃惊,附近的几支游击队都没有足够的战斗力突袭这个火车站,在检索附近抗日武装时,十一分区司令部恰好看到李卫他们这支队伍是离该火车站最近的几支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当即被选中作为阻截这批化学武器南下的任务执行者,火速向事发地点靠拢。

面对未知的强大敌人,李卫他们并非孤军奋战,几乎与此同时,为拖延这批杀伤力巨大的化学毒气武器南下,活跃在平汉线上的铁道游击队冒着被日军巡逻铁路的重兵围剿的风险,硬生生连续炸翻了天津至石门市的多处铁路,甚至炸毁了一座桥梁,并使一列火车脱轨,整段天津至石门市之间的平汉铁路线一时间处于瘫痪状态,为李卫他们的行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时节已经过了开春,敌我双方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在这个季节发生大规模冲突,让各村庄的百姓都能有充分的时间开展春耕工作,甚至连据点里的日伪军都安分了许多,也许这也是保定的荒村大佐对李卫他们的挑衅强忍下来的原因之一。

战火导致庄稼损毁,最终还不是就地取食的负责当地治安的日伪军自己饿肚皮,多年的事实已经证明逞一时之快的后果,这种傻事没多少人会去干。

绵绵春雨让道路变得异常湿滑泥泞,抬腿起脚都能甩飞半天高的泥巴块儿,一不小心就能摔出一个泥猴儿出来,经过连续急行军一昼夜的四连,基本上都变成了一堆泥人,终于在漕河火车站附近的大周村与接应人员接上了头,并且取得了补给物资。

让李卫有些吃惊得是,他们进了村子以后,迎接他们首先不是村民们热情接待,反而看到的是安顿在各家各户的游击队伤员和十几具尸体,一片凄凉悲伤笼罩住整个村子,经过询问当地的村干部得知,继前一支曾活动在易县的游击队覆没后,大周庄附近的一支游击队不信邪,想趁着四连到达之前摸一摸车站敌军的底,结果还没摸上去就被敌人警觉,幸好这支游击队本就只是打算摸底,并不想发动攻击,刚一接上火就果断撤退,火车站里的敌人仅仅派出一支小队尾衔追击出来,被敌人精准的枪法和配合死死压制住的游击队甚至连还手的力都没有,一路溃败出十几里地才摆脱了这支日军小队的追击。

待重新归整时,这支游击队几乎仅剩下三分一的人马,折损了将近四十多名队员,这闷亏吃的大了,整支队伍几乎被打个半残,游击队长廖云面对这么大的伤亡率,内疚地差点儿要拔枪自尽,幸好被人及时拦了下来。

这支游击队里不少人都是来自大周村和附近的小周村,这个大小周村内的村民大部分姓周,而且都是同一宗族,在牺牲的十几名游击队员中有八人是来自两个村子的年轻人,让整大小周村烈士家属们悲痛欲绝,一个年轻壮丁对普通百姓家庭就意味着撑家的顶梁柱,顶梁柱不在了,这对这个家庭的打击可想而知,两个村子到处挂满了白幡,不少烈士亲友都披麻戴孝,两个村子都是一片愁云惨淡。

这支被打得失去战斗力的游击队付出的巨大伤亡代价并非毫无价值,至少为四连提供了最宝贵的敌情资料:将近四百名日军士兵驻扎在这个漕河火车站内,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装备齐整,作战能力上明显不是普通驻扎火车站的二流子部队。

“枪法精准?!具有特定的战术动作?!近战刺杀能力强?!极善于配合?!指挥反应迅速?!”李卫从游击队长廖云口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中总结出来的关键字,不断重复念叨着。

四连指导员翁同虎正和当地村民及游击队员认真而仔细地描绘着漕河火车站的地形图,并不断完善,范国文站在一旁琢磨着地图,估摸找出几个有利的狙击位,他正听到李卫反复念着几个句话,小声咕哝着:“什么呀?!咱们十二区队不就是这样吗?!在夸谁哪?!”

声音虽轻,却一字不拉的落入李卫耳中,李卫轻轻一笑,可不?!这不就是十二区队的特色嘛?!不过驻扎在漕河火车站肯定不是十二区队,而是战斗力与十二区队差不多的敌军,这样范围就好找多了。

会不会是村正组这帮家伙?!李卫心头一动,前段时间与村正组这群王八蛋交手,这些家伙被自己耍得团团转,可是也当得这几句话的评价,不过火车站里却有近四百个日本鬼子,手上的资料显示村正组的人只有两百人,没可能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就扩张了一倍,而且总不至于这些村正组的家伙会妖术,会分裂增殖吧!

四百多个鬼子兵,战斗力强悍的有些令人吃惊,这明显可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光是对手的兵力上就起码要一个团的兵力才够收拾的,这让李卫头一次生起了棘手的感觉。

平时十二区队碰到的日军全是豆腐渣,一触即散,可以随便欺负,骤然碰上一个实力不弱的对手,李卫有点担心分区司令部的命令是不是有太托大,自己手上一个连加上五连的那点人马,最多只有敌人两个小队的兵力,可车站里的敌人却有两个中队。李卫也心里清楚,像他们这种级数的交战,要么不打,一打就是有死无伤的局面,跟四倍于己而且战斗力略逊于自己的敌人开打,一旦接上火,恐怕硬耗下来的伤亡也够呛,绝对小不了。

李卫不会冒冒然先去漕河火车站探底,前面两支游击队的遭遇显示对方的反侦察能力极强,稍有不甚就会打草惊蛇,也会曝露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