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少姝的山水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2章 师造化,法自然(2 / 4)

作品:《少姝的山水

“魏武雄才,竟是分而治之,都有哪五部,分在了哪些郡县?”

“我想想,其左部所统万余落,尽于太原故茲氏县;右部六千余落,居祁县;南部三千余落,居蒲子县;北部四千余落,居新兴县;中部六千余落,居大陵县,从地域来看,大约都居于汾水和涧水一带。而这刘渊世子,便是左部帅刘豹之子,‘末代’单于於扶罗之孙。”

长见识了,少姝想着挺了挺纤细的脖颈,半晌又言:“我看他谈吐行为,穿戴吃用,似与中原人并无大异。”

“有趣的是,刘贤弟亦自认与我等同是华夏族人。”

“想起来了,《史记》上说,”少姝眸光闪动,清了清喉咙又道,“匈奴其先祖夏后之苗裔也,商灭夏朝,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着父亲留下来的妻妾,避居北野,即化为匈奴族,这也许便是刘渊世子自认源出华夏的道理了。”

子猷对她这番见解表示认可:“没错,悠久华夏,本由多部融合而成。早起时,我们三人上了源神庙,稽首拜过庙中供奉的尧舜禹三位神像,凭吊舒怀,不觉心游八荒,思接千古。谈及唐尧定都平阳,虞舜出自东夷,夏禹起于西戎,皆因治世之才得上天授命,垂范之下,华夏诸族无不戮力同心,一派政通人和的气象。”

(平阳:即山西临汾。先秦时代,中原王朝泛称中原,黄河中下游周边四方的南方部落为“蛮”、北方部落为“狄”、西方部落为“戎”、东方部落为“夷”,“蛮夷戎狄”是中原王朝对黄河中下游周边部落的称谓,这大概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叫法吧。说禹是蜀地羌人、生于石纽bai的古人很多,最早的大概是孟子,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禹兴于西羌”,另外汉朝陆贾、恒宽也在各自文章中说,大禹是西羌人,出身在一个叫石纽的地方。西羌的界域大致在今汶川、北川等地,羌族是中国西部的古老民族,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形成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四川省北川县禹里乡的羌民,世世代代信奉大禹。史书说禹定都阳城(历史上的阳城,并不止一处),生活在河南登封县东南一带,说的是他的活动区域,并没有说禹是在这里出生的。因此两种说法是不矛盾的,西羌可能是禹的出生地,而他后来则在河南一带立国。)

见兄妹二人说得热闹,思霓不由地唏嘘了几声,终于说道:“上古邦国部族林立,是如何衍伸成这一体华夏的呢?那可真是说来话长了。彼此融合远非轻而易举,对于其中的双方或者多方而言,是满布质疑与反复的苦痛经历,不啻于脱胎换骨,很多时候,所付代价甚巨,无可避免。足见华夏之盛大,非只谓地域邦国之大,更兼气度恢弘之大,追根溯源,正在尧舜禹圣绍功传,范仪百代,后世仰止追慕至今,亦不无道理。”

“刘贤弟喜读中华史传,尝言,鄙弃随何、陆贾缺乏武功,遇上汉高祖而不能够建立起封侯之功,周勃、灌婴缺少文才,追随汉文帝却不能开创教化之业。幸逢盛世明主,更应发扬大道,若学识不足,则是君子所看不起的。”

思霓笑道:“如此看来,莫非刘世子还想作金日磾么?无怪乎他年纪不大,已深谙招揽贤才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