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一拍即合(1 / 2)

作品:《谋局者2:风云际会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商深,我相信你更愿意在小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不愿意在大舞台上束手束脚,成为被别人指挥的木偶。”董博瀚话音刚落,一个人的声音就在门外响起,说话的时候人还在门外,话说到一半,人已经一步迈进了房间中。

商深一下子愣住了,进来的人他也认识,正是上次吓跑朱石的儒雅男。

莫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启东?

“商深你好,我是王启东。”王启东主动和商深握手,一脸灿然的笑容,他身穿白衬衣,中规中矩的打扮却掩饰不住他脸上的生机勃勃和自信,“上次见过了,不过当时不知道你就是商深,要是知道的话,我说什么也不能放你走。不过人生就是这么有趣,该相遇的总会相遇,一听到向西说总算找到了你,我就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错过了第一次,不能再错过第二次。如果赶上了最好的时候还错过的话,就太遗憾了,是不是?互联网时代很快就到来了,如果我们再不相遇,再不坐下来好好聊一聊未来,也许就真的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王启东很是健谈,上来就说了一大堆话,而且很有感染力,亲切又有鼓动性。和赵向飞的话具有感染力和煽动性不同,他的话让人感觉更亲切随和。

不知为何,商深总是下意识地拿王启东和赵向飞对比,虽然二人一个在深圳一个在北京,远隔数千里之遥,也没有什么交集,他却总认为二人有什么共同之处。

所以在王启东说了一通话之后,商深回应他的第一句话却是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你认识赵哥吗?”

众人一愣,顿时哄堂大笑。

商深又补充说道:“中国黄页的赵向飞。”

“知道,但没见过,赵向飞也是我极敬佩的几个人之一,也正是他的中国黄页,让我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的希望。”王启东招呼商深坐下,依次冲众人打了招呼,又特意问董博瀚,“安平最近在忙什么?我很想念他。上次在广州和纪德佑喝啤酒时还回忆起和安平聊天时的情景,就像昨天一样。”

董博瀚哈哈一笑:“陈总最近忙着融资,忙着上线网站,他也经常提到你,说你思维活跃,善于从现在的现象之中发现新的亮点,还说你是一个模仿天才。”

“是夸我还是损我?”王启东开心地大笑,“模仿没有错,日本企业当年也是靠模仿起家,最后才有了自己的风格和创造,电脑本来就起源于美国,互联网也是,我们想要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就要从模仿开始做起。当然,不仅仅只是模仿,还要超越。傅开诚和我的观点就一致,他的祥麟网站就办得不错,听说明年要改版,还要改名。如果再算上纪德佑的韵舟网站正式推出的全中文搜索引擎服务,以及陈安平明年要成立的新网站,我相信1997年是中国互联网元年,你说呢商深?”

听到王启东提到了陈安平、纪德佑、傅开诚一个个在业内灿若明星的名字,商深的热血被点燃了,他完全赞同王启东所说的中国互联网元年的说法:“1997年是时代骤变的一年,除了这几人之外,赵向飞到北京参与外经贸部的网站建设,纪德佑在广州,陈安平在北京,傅开诚在北京,你和王哥在深圳,中国互联网创业的激情已经燃烧了整个中国。”

“我?”王启东一指自己的鼻子,摇头笑了,“比起前辈们,我和向西还差了不少,还没有真正迈进互联网的大门。以前我摆过地摊,干组装电脑的生意,结果发现就连路边摊也竞争激烈,最后没赚到钱,只好老老实实地回去工作了。我在寻呼机行业的龙头老大润迅公司工作时,认识了陈安平,当时我就想,在网络时代还需要寻呼机吗?肯定也需要,因为交流是人的本能,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交流,人时刻都有交流的渴望。陈安平说要做网络传呼,我赞成他的想法,其实我没有告诉他的是,我也想做网络传呼,我还起了一个更形象、更生动的名字—网络即时通信。”

“ICQ!”王启东的话引起了徐一莫的共鸣,她脱口而出,“我上次就对商深说过,如果我们有一款中国人自己的ICQ多好,现在的ICQ全是英文界面不说,而且和系统的兼容似乎也有问题,功能又单一,不太好用。商深,你不是说想汉化ICQ,让ICQ更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吗?”

王启东顿时眼前一亮:“你真这么想,商深?太好了,你和我们想到一起了,向西,你费这么大力气找到商深,还真是有眼光,商深和我们确实是同路人。”

崔涵薇当即插嘴说道:“一莫说得没错,我也很喜欢用ICQ,但ICQ界面不太友好,功能又单一,不想用它吧,许多人都在用。用它吧,又觉得别扭。如果再有一个比它好用并且市场占有率高的软件出现,我一定换了ICQ。商深,如果你加盟我的公司,我会全力支持你改写ICQ或是自己重新编写一个网络寻呼软件,或者说即时通信软件。”

“不如这样……”王启东举起茶杯,“既然我们兴趣相同、目标一致,不如联合在一起,谁也别争商深了,大家一起合作不就行了?向西和商深负责技术,涵薇,你和我负责资金和运营,怎么样?”

“好呀,我没意见。”崔涵薇对王启东、王向西印象很好,她也知道互联网开放、共享和双赢的原则,就举起茶杯,“来,商深、王哥、一莫,为了我们共同的美好明天,干杯。”

商深和徐一莫都举起了茶杯,只有董博瀚一个人被遗忘了,商深笑了笑,拿起董博瀚的茶杯递到了他的手中:“董总,加盟或是不加盟天马不重要,合作有许多种方式,就算不合作,只要是为了共同的事业,为了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可以更快、更早地兴起,可以赶上甚至超越美国,凡是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出力献策的同行,都是我们共同的合作伙伴。互联网的大潮可以容纳无数创业者和成功者,可以是一个百亿甚至是千亿、万亿的市场规模,来,为了中国互联网的明天,干杯。”

董博瀚本来有几分落寞,被商深的一番话激发了豪情,接过商深递来的茶杯,哈哈一笑:“来,干杯。为创造历史的一刻干杯,为奠定历史的现在干杯!”

几人举起青瓷茶杯碰在了一起,杯子发出了清脆的响声,和旁边包间里的碰杯没什么两样,却在一瞬间定格成了历史,决定了未来诸多人物不平凡的命运!

1994年4月20日,通过一条64Kb的国际专线,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起始点。当时网速之慢是现在的宽带无法想象的,发一封邮件有可能七天才会到达。三年之后,1997年,网速虽然提高了不少,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但真正的互联网浪潮还没有到来。

在全国各地,却有无数如商深、王启东、赵向飞、纪德佑、陈安平、王向西、傅开诚一样的热血青年,敏锐地发现了时代的契机,以高人一等的眼光和快人一步的动作抢先占领了中国互联网元年的制高点,从而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