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这里有一间民宿(4 / 5)

作品:《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既然有钱可赚,那位大姐倒也不推辞。

当即就穿着秋衣秋裤,来到堂屋里开始替大家伙做饭。

陕北就是这种习惯:冬天的时候,窑洞里大家伙儿都爱穿着贴身秋衣走来走去。

而大姐毕竟是个才26、7的小寡妇。

她这么穿着一身腈纶内衣出来,浑身上下,像气球里面灌了水,一步两抖。

看得人心尖尖跟着颤。

尤其是某处鼓包严重,让人很容易产生联想。

害得炕上的一帮男知青赶紧缩回脑袋,个个仰面朝天和她说话。

不敢直视。

王硕问,“大姐,不是说绥得四十里铺羊肉面很出名嘛!你给我们做羊肉面得了。”

“那可吃不起。”

吓得大姐连连摆手,“就算是单位的公家人,他们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上几回,咱这种受苦人,哪有资格吃那号好饭食!”

王硕不死心,只好退而求其次,“要不,我听说陕北饸烙哨子面也不错?”

大姐一边烧火,一边摇头,“那是细面,咱穷苦人家可没有。

就算月初,大家去粮站门市上买了细面,也得拿到鸽子市场卖了,换成全麦粉、玉米碴这种粗粮。”

王硕叹口气,“那大姐,今天晚上你给我们做啥饭吃?”

“沙盖拌杂面疙瘩。”

大姐咯咯一笑,“放心,我每一碗里面,最少给你们滴3滴猪油,那味道...啧啧啧,可美着了!”

沙盖是一种沙漠里的野生植物。

煮在面汤里,有点像梅菜扣肉里面的梅干菜。

味道谈不上有多好。

但可以补充维生素,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陕北极其缺乏新鲜蔬菜的情况下。

等到沙盖拌疙瘩做好。

大姐给里屋的几位女知青,各自端进去一搪瓷碗,又给外屋的男知青盛了一碗。

然后大姐舀一小半瓢水,倒进刚才拌疙瘩的铁锅里,用铁勺刮刮锅沿,然后拉动风箱把水烧开。

最后大姐这些清汤寡水的疙瘩汤,仔细舀进盆子,又从陶罐里夹了根黑梭梭腌萝卜条。

这就是她今天晚上的加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