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凿井记劳》,撬朱家门(1 / 3)

作品:《文豪:开局得罪女儿国王

林爱民不认识方珍。

但他看出来了,方珍和朱晽关系不一般。

再见方珍也穿着白大褂,再不明白这位是未来丈母娘,前世那些网文不就白看了吗?

等到方珍离开,他就仔细琢磨起来。

朱晽和人相亲,就是父母推动的。

想攻略朱晽,从丈母娘方珍入手,肯定没错。

林爱民打定了主意。

方珍喜欢什么?

他琢磨来琢磨去,想到她的身份背景。

方珍是桐城派方包的后人,桐城派以散文著称。

若是他写出一篇好散文,再有救落水孩童的英雄身份,怎么看都是佳婿人选吧?

林爱民前世不但喜欢看网文,还是写年代文的扑街作者,对七八十年代的文学作品还是非常熟悉的。

论到散文,78年以后对过去时代记录贴切且有名的,要数巴先生的《随想录》和杨匠先生的‘六记’作品。

《随想录》就算了,他一个二十二岁的青年,不可能有这样的沉淀和积累,以及人脉关系。

倒是杨匠先生的《六记》散文,林爱民觉得是可以借鉴的。

而最适合的,也容易改动的,就是《凿井记劳》。

杨匠呆的地方是豫省,和林爱民下乡的陕省相邻,地质差别不大。

“朱晽同志!”

“嗯?!”

朱晽冷漠回应。

她是个孝顺的孩子,听从母亲的劝说,留下来继续照顾林爱民。

端茶倒水送饭都行,想她再多说半个字,她是不肯的。

“帮我拿笔和纸,我想记录一下陕省的生活。”

林爱民不以为意,语调温和,提出要求。

他现在是救孩童的英雄,医学科学院会各方面满足要求,笔和纸都能提供。

“我问问。”

朱晽眼中闪过好奇,很快就变为淡漠,公事公办回应。

不出林爱民所料,医学科学院这边毫无阻碍,十分钟后,朱晽拿来笔和纸。

已经过去三天,伤势本就不重,林爱民已能独自下床。

他坐到桌前,摊开纸张,写《凿井记劳》。

【陕省的劳动有多种,种豆、种麦是大田劳动。】

【大暑天,清晨三点钟空着肚子就下地。六点送饭到田里,大家吃罢早饭,劳动到午时休息;黄昏再下地干到晚。】

【各连初到,借住老乡家。借住不能久占,得赶紧自己造屋。造屋得用砖;砖不易得,大部分用泥坯代替。脱坯是极重的活儿】

【此外,养猪是最脏又最烦的活儿。菜园里、厨房里老弱居多,繁重的工作都落在我们肩上】

……

林爱民是知青下乡,与杨匠的干部学校不同,改动了文章中部分细节。

尤其是提到和女人相关的,他做了调整,甚至删掉部分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