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章 朱元璋:梅殷这混账,挖墙脚挖咱头上了?!(1 / 4)
作品:《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陶成道满心都是期待。
方才的这一番,和梅殷所进行的交流。
就已经让他所获匪浅,大开眼界。
在很多方面,都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对于梅殷所说出来的东西,很多他都惊为天人!
原本以为,这就已经足够多的了。
可哪能想到,梅先生居然又说出了这样的话!
而且,神情还是这般的郑重。
这肯定是更为重要,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好东西!
不然的话,梅驸马也绝对不会如此!
这次来梅先生这边,自己可当真是开了大眼!
什么是天纵奇才?这就是天纵奇才!
陶成道在火器是上面,一直很有傲气,自视甚高。
不过,他的这些自负,都是基于实力出发的。
他确确实实有傲气的资本。
可是现在,在梅殷这里,却知道了什么叫做天外有天!
心里面的所有傲气,一下子就没了。
在他怀着满心的激动等待里,梅殷没有卖关子,直接开口道:
“我要对陶先生所说的,是火器标准化。”
标准化?
听到了梅殷所说的话后,陶成道愣了一下。
显然是没有想到,梅先生所说出来的居然是这个。
“火器标准化,简而言之,就是在今后制造火器时,需要制定出严格的标准。
比如火器尺寸的长短,所有的零部件…这些都要做到尺寸一模一样。”
作为一个从后世而来的人,梅殷太清楚武器标准化,到底有多重要!
如今的大明,虽然火器也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
但是怎么说呢……标准化生产,根本就没有出现。
不同的工匠,所制造出来的火器,大小尺寸这些,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异。
哪怕就算是同一个工匠,做出来的火器,也同样不可能做到每一个都相同。
如此一来,不仅仅效率低下,而且还不能够做到零部件之间的互换。
这可不是一个好事情。
不利于火器的发展。
尤其是大规模的生产和装备。
所以这火器标准化,必须要落实。
“梅驸马,这……这样做的话,是不是……有些太过于麻烦了?
在今后的制作过程里,肯定会多花费上许多的功夫……”
在弄明白了梅殷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之后,陶成道忍不住望着梅殷说了起来。
对于这件事儿,他有着自己的见解。
“匠人习惯了以往的制造方式。
且工匠那么多,每个人所造出来的东西,不可能处处都一样。
本来制作火器,就不算太快。
若是再处处追求一模一样,那这这事儿,就更加的不好办了。
造起来将会更慢……”
他组织着语言,对梅殷说着这里面的一些坏处。
同时心里面,也觉得非常的奇怪。
对这个事儿,特别的不解。
不明白梅驸马,为什么会如此郑重的,和自己说这件事。
这事在他看来,那简直就是出力不讨好。
也完全没有任何的必要。
现在这种的生产方式,就非常的不错。
他仔细想了又想,从梅驸马所说的这件事情里,没有看到什么特别好的好处,有的只有无数的麻烦。
但是他也知道,凭借着梅驸马之前的那种表现来看。
梅驸马可不是一个没有见识的人。
既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那这件事肯定有他的道理。
只不过是里面的深意,自己没有参透而已。
梅殷对于陶成道的这个反应,并不奇怪。
毕竟标准化这个概念,是在后世经过了很长的发展之后,才逐渐形成,并变成共识的。
这个时代的人,没有这种习惯。
这个时候猛然听到这些,确确实实,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念头。
当下便道:“陶先生,这事儿很有必要。
只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陶先生就能明白了。
就比如现在的火枪。
若是有些地方损坏了,该怎么办?”
陶成道:“损坏了就回来修。
修不好的话,就只能够废弃了。
把其中的一些修不好的,融化了重新铸造。”
“那修火枪容易不容易?”
陶成道:“对于专业修理的人而言并不难。
不过能修的,都是一些损坏不严重的火枪。
损坏的严重一些,就修不了。”
“那按照陶先生的意思,也就是说,修火枪并不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
至少需要有一定的相关经验的人材能够做。”
陶成道点了点头:“就是如此。”
“那也就是说,那些使用火枪的人,大部分人都没办法修。”
陶成道点头:“对,就是如此。
那些人没有相关的经验。
而且也没有相应的工具。
火枪之类的损坏的不严重,他们或许还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办法捣鼓一下,接着使用。
但是一旦有了一些比较严重的损伤时,他们也修不好。”
梅殷点了点头,又望着陶成道开口道:“那要是火枪有着统一的型号,各种零部件都是一样的。
按照同样的标准来生产。
那是不是修起来就简单的太多了?
哪里损坏了,就把哪里的零件给拆下来,再换一个一模一样的新零件装上去也就是了。
这样速度是不是大大的提高了?
修缮之时,也容易得太多,使用起来还特别的方便?
只要不是特别的严重,那些用枪的将士,有相应的零件,自己也就可以进行更换。
甚至于在战场上危急的时,或者是后面军需运转不够及时,没有充足的代用火枪。
在这种情况之下,是不是还可以把几柄损害的火枪,给进行拆一下。
从其余的枪上拆除一些,没有坏掉的零部件。
而后组装到一个把枪上的去,进行修复?”
随着梅殷的引导,陶成道的思路跟进行转动。
越想越觉得梅殷所言有道理。
他的神色也越来越激动。
看得出来,他通过梅殷的引导,逐渐的发现了标准化的巨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