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这只是略施小惩,还有一个更大的坑在等着!(1 / 2)

作品:《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下方的文官们,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

设置咨政处,由他们代理朝政?

真没有听错吗?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最大的理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

而要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就离不开处理朝政。

唯其如此,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受礼教的约束,很少有人敢想帝王宝座。

但几乎所有读书人,都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权相”,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天下。

立功。

当然,任何一名读书人,一旦成为“权相”,又会遭到其他读书人的疯狂围剿。

文无第一。

治理天下的人,为什么不能是我?

故而,读书人所希望的,就是皇帝不理朝政,好好做一个道德楷模,做个礼节性的样子就行了。

天下怎么治理,应该交给我们,而不是皇帝。

说得好听一点,叫“垂拱而治”。

说得不好听一点,你当一个“招牌”就行了,我们负责管理国家。

当然,他们这样想,也不能说全然没有道理。

毕竟,能进朝堂,成为重臣的人,无一不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

人中龙凤,精选细选出来的“精英”。

而帝王,除了第一代开国皇帝之外,后世的皇帝,由于世袭制度的存在,并没有经过大量的筛选。

遗传学上来说,并不存在什么龙生龙,凤生凤。

有这样的情况,但只是极个别的例子。

大多数时候下,后代的智商,都遵循“均值回归”。

第一代是精英,第二代往往不如第一代,而是泯然于众人。

全靠继承第一代的遗产,荫庇于第一代之下,才能勉强支撑。

而普通人的孩子,虽然大多数都极其普通,但总有极个别天赋异禀的。

真正论个人能力,这些挑选出来的“天赋异禀”之人,自然要胜过没有经过挑选的二代继承者。

这些二代继承者也许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受过特殊的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仍然要远远强于普通人。

但与“天赋异禀”的绝世天才相比,就很难比得上了。

而朝堂上的大臣,大多数都有一股傲气,相信自己是天才,远超常人。

当然,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事实。

能中科举,再一步步从底层官员升为朝廷大员的人,没有一个简单易与之辈。

每一个都是人精,每一个都是“老狐狸”。

但听到朱允熞说出这番话,老狐狸们也坐不住了。

“太孙殿下此言,下官以为颇有道理。治国之道,重在用人,只要知人善用,简能而任,主政者又何须事必躬亲?”

刘三吾率先站出来道:“只是设置咨政处,代理朝政,兹事体大,陛下恐怕不会同意。”

自从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政事都是亲自处理。

大臣也看得出来,陛下这是要将一切都牢牢抓住,他们自然不敢干涉。

虽然心中都十分想代理朝政。

却也只敢寄希望于下一代的皇帝了。

不然,冒犯了老朱,可不是开玩笑的。

此际,听朱允熞主动提起,他们一个个都砰然心动。

但又不得不担扰。

“是啊。太孙殿下所言甚善,但陛下那里,不好过啊。”

“下官等自然愿意为国分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陛下……”

这些人一个开始告苦。

他们想归想,却狡猾成性,不愿意去触老朱的楣头。

“皇爷爷的身体大不如前了。”朱允熞面色严肃,大声斥责道:“你们身为臣子,就忍心看陛下这般操劳吗?”

“朝廷养士是干什么用的?”

“你们身为朝廷重臣,百官表率,不为朝廷分忧,陛下分忧,养伱们何用?”

几句话说得这群大臣一个个面臊耳红,垂头低首,恨不得将自己埋进沙子里才好。

不就是占领道德高地吗?

这招我也会!

朱允熞“咳咳”了两声,觉得时机也差不多成熟了。

“孤知道你们也很难,怕皇爷爷生气,将你们革职杀头。”

“但谁不难呢?”

“身为朝廷大臣,岂能没有一点担当?”

“这样吧,孤也不用你你们去直言进谏。就先试着帮孤处理一下今天的奏章,让陛下也看看你们的能力。”

“你们先看奏章,然事,每人都用一张纸条,写上处理意见,夹在奏章里面。”

“记得,处理意见要简单明确,切中要害,不要写太多的字数。”

“要不然,这么多奏章,你们也处理不完。”

“待你们每个人都批完了,写好了,孤再来检查。”

“这也是考验你们代理朝政的能力。”

“若是所批意见皆切中要害,处理得当,孤日后必向陛下请旨,让尔等进入新设立的咨政处,代理朝政。”

“希望尔等不要让孤失望。”

听到朱允熞这样说,这群大臣一个个都激动了起来。

处理朝政,批阅奏章,这可是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如今,机会来了。

谁还不想趁机表现一下呢?

就算不为了升官提职,只为了体验一下处理政事,批阅奏章的梦想,也值了!

“下官等谨遵教诲,必定竭尽全力,为太孙殿下效力,为陛下尽臣子之本分。”

包括黄子澄,齐泰在内,都没有再反对。

他们也想抓住这个机会。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朱允熞满意的点了点头。

又道:“百官所上之奏章,非是小可,为防遗失或被偷盗,不得带出文华殿。”

说完,他又吩咐道:“来人,搬几张桌子进来,诸位大人就在这里批阅,处理。”

很快,太监们搬来桌椅,又给他们所有人都送上文房四宝。

随后,朱允熞将手中堆积如山的奏章,分发下去。

这群官员便开始一个个认真看起奏章来。

虽说他们以前也经常看奏章,但直接批阅,提出处理意见,却还是头一回。

在此之前,也就是只有在老朱问起如何处理的时候,才能说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