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革明天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0章苏州为什么大饥(1 / 3)

作品:《革明天子

回到薛敬的庄子里,其他人按约定的时间,陆陆续续地回来了。

看到人都到齐了,王恕、马文升和刘健迫不及待地要求,大家赶紧坐下来,好好分析苏州大饥的根源。

他们经过多次实践调查,案例分析,已经尝到甜头——过去许多时政弊端,往往是稀里糊涂,以为看明白了,实际上还是雾里看花。而殿下推行的实践调查和案例分析,就像庖丁的刀,三下五除二,就把弊端的原委、影响和根源,一一展现出来。

王恕打响了第一炮。

他和钱安一组,照着手里那叠纸念的是他这一组调查出来的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景泰元年以来,茧丝、绸缎的价格不断上涨,结果三吴之地,不少大户把田地去稻种桑。景泰三年秋冬三吴大旱,四年春旱,夏天又是台风又是洪水,稻田被冲毁不知几凡,粮产欠收。”

“景泰二年,苏州粮价是一石二钱七分银子。景泰三年,苏州粮价是一石二钱六分银子,波动不大。但是到了景泰四年,粮价猛地涨到一石五钱三分银子,翻了一倍有余。粮食欠收,粮价暴涨...”

巴拉巴拉,王恕说了大约三千多字,然后斩钉截铁地说道:“以上,就是我们调查出来的,去年苏州大饥,暴民四起的根源。”

“谢谢石渠先生和钱兄,你们的调查详尽,尤其是数据,列得十分清晰。官吏可以妙笔生花,把坏事编成好事。但是数字不行。”

“因为你编了一个假数据,需要再编十个假数据去掩盖它,结果处处是漏洞,自己把自己给暴露了。所以相互印证的真实数据,能帮我们找到藏在种种迷雾下的真相。”

朱见深勉励了一句,又问道:“下一组是约斋先生?”

......

第40章苏州为什么大饥

“是的,下官与谭思忠一组,现在由下官来念我们这组的调查结果。”

马文升拿着一叠文卷开口了。

“按例,浙江秋粮米额为二百六十六万七千二百石。景泰三年秋冬,江东大旱无雪,四年春旱,夏天台风和大水,天灾不断,浙江也受到波及。秋粮米额缴纳不足,浙江各州县纷纷就近到苏松买米完缴。进一步推动了苏州的粮价上涨。”

“经谭志忠提醒,下官特意调查了宝钞与银子兑换比例的波动。”

朱见深举手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