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胡子烧了(2 / 3)

作品:《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况且也没人让你说这玩意是干嘛用的……

“其它的呢?”

“材质是金银铜合金,大概比率为1:2:7,强度很高……工艺以镂刻为主,并结合压印浅凸花、锤雕高凸花的工艺,这三种技法都创始自宋代,成熟于明清。

但明清时期冶金工艺更为先进……说简单点,气泡不会太多,回火锤锻的工序要比这件少,再结合八思巴文,这东西八成出自元代内廷机构……精确点:大都留守司御用器物局,旋局!”

左朋怔了怔:御用之器?

你刚不是还说不好推断这东西的具体用途?

结果一转眼,就断出了工艺种类、出品机构,以及大致年代。

而且不是一般的快,前后也就十分钟,在文物鉴定领域,跟瞄了一眼没什么区别。

语气却这么肯定?

左朋想了想,“大都留守司我知道,器物局我也知道,但旋局……怎么没印象?”

稍一顿,他又看了看旁边的同事:“你们有印象没有?”

几位同事都摇头,表示不知道。

“元英宗继位后才建立的,专制精巧金宝器物,存在感不强,而且存在时间也短,前后不到十年,所以《元史》中没有记载……但至少可以肯定,确实是大元内廷出品。”

“具体年代呢?”

“元泰定帝时期!”

其他人还在回忆元泰帝是谁,左朋却瞪圆了眼睛:“从登基到病逝,泰定帝就活了四年……意思就是,这件东西的出产区间只有四年?”

“对……因为忽必烈笃信藏传佛教,所以创造八思巴文时引用了大量的梵文……泰定帝也信密教,但他长于漠北,文化水平不高,基本没接触过梵文,所以登基后,就废除了八思巴文中部分梵文字母,以传统的蒙古文字母代替……”

“而泰定帝病逝后,蒙元发生了两都之战,之后元文宗即位,因蒙元内部分裂,朝廷捉襟见肘,元文宗废除了专制金宝精巧器物的旋局……”

李定安指着罗盘:“看这上面,标注二十四方位的好几处,用的都是回鹘式蒙文(传统蒙文),基本能确实这件东西出于泰定帝登基之后……但四年后旋局被废除,以之后的工艺水平,其它机构和民间都雕不到这种精美程度,所以具体铸雕时间只可能在这四年之间……”

附近的人都伸着脖子瞅了瞅。

说实话,别说分辩出八思巴文各个时期的区别,了解过的人都没几个。

但神色都很怪:在座的都是文物工作者,研究的就是历史,特别是左朋和几位同事:全是当地人。

八思巴文已失传,不了解很正常,诡异的是,他们竟然不知道这两段历史的出处?

旋局创建时间,旋局废除时间……

几人面面相觑,李定安又笑了笑:“同样,这两段在《元史》中也没有记载,只是记录于《元史新编》中。”

左朋恍然大悟:《元史新编》由个人撰写而成,成书原因有点复杂,并未收录于正史之中,所以不怎么受学界重视,研究的人真没几个。

市图书馆倒是有,局里也有相关资料,不过着实没几个人看过。

也由此说明,这年轻人懂的挺多。

当然,也有点怀疑:你依据不被学术界认可的野史,推断出来的东西的准确性能有多高,又有多少可信度?

但今天的场合不对,所以不太好追问……

一看脸色,就知道怎么回事,何安邦笑了笑,岔开了话题:“老左,东西哪来的?”

“征集组从牧民手里收的,并十几枚铜板,花了三十六万!”

“这价格不低啊?”

“确实……不过有十二枚八思巴文的至元通宝,所以算下来并不贵!”

至元通宝,还是八思巴文?

市场价差不多一枚两万,品相好三万以上,这么一算,等于这东西没掏钱?

“定安给估个价!”

“毕竟是内廷出品,四五十万还是有的,要是能确定用途,还会更高……”

“哈哈……老左,捡漏了?”

何安邦手一伸:“四十万,国博收了!”

只当他是随口一说,左朋把罗盘递给了秘书:“李老师说的是四五十万,中间还有个五……剩下的十万被你吞了?”

“五十万?那算了……”

以为他只是在解围,左朋也没在意。

虽然对李定安很好奇,但现在不是打问的时候。

压着狐疑,他又通知秘书起菜。

宴席开始,菜如流水般的端了上来:烤全羊、涮羊肉、蒸驼掌……

全是当地特色,别有一番风味。

喝的确实是闷倒驴,但估计何安邦提前沟通过,左朋和几位同事都没有硬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