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可敦(2 / 3)

作品:《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大隋亡国,杨氏却让人从窦建德处把萧皇后和其孙杨政道接回塞北,并说服当时的处罗可汗拥立杨政道为隋王,并将代北的定襄郡之地,划给杨政道,将突厥掳来的中原官吏、百姓,全都配给杨政道管治,复立大隋政权,设置百官,拥众万余。

她甚至劝说处罗可汗打起尊隋复隋旗号,出兵夺取并州以安置杨政道。

虽然随着处罗可汗的死,杨氏的复隋计划无疾而终,但杨氏扶立颉利为汗后,却变本加厉的不停给他吹枕边风,劝说他出兵一次次攻打大唐。

唐突打的越凶,杨氏越高兴。

她对于李世民拒绝和谈,丝毫不慌,甚至内心非常兴奋。李唐灭隋,她就要灭唐复隋,至于死的那些人,她根本不在乎。

她十几岁和亲塞外,带着的使命就是卫藩隋朝,如今中原隋朝亡了,但她还没死,在定襄依然还保留着大隋的余脉香火。

“大汗,李世民只是在诈我们,他被我们打到长安城下了,根本没有对抗我们的实力,拖的越久,对他们越不利。”

“秋风渐凉,马上冬天就要来了,我们的牛羊吃了那么多谷麦,如今膘肥体壮,比在塞北更好渡过寒冬,我们也抢收了足够多的粮食,根本不愁这个冬天。但是长安城的李世民会很难熬,长安现在粮价高涨,粮食短缺,这个秋天他们收获不了关中的粮食,冬天会更加饥荒。

到时我们根本不用硬攻长安城,他们自己就会冻死饿死无数,到时宽阔的渭河也会结起厚厚的冰层,我们的铁骑可以轻松的踏过冰河,进入渭河南岸,将那些唐人天灵盖硬骨头一个个的敲碎······”

“等着吧,慌的是唐人是李世民,不是我们。”

“就算他们能熬过这个漫长的寒冬,但明春的青黄不接,也会让长安成为一座死城,就跟几年前的洛阳一样,最终不战而降。”

“到时,大汗就可以直接把长安城做为过冬的行宫,将八百里关中平原,做为最好的牧场······”

这般蛊惑,让颉利脸面通红,十分兴奋。

“李靖到了泾州、樊兴驻于了豳州、柴绍跟到岐州、薛万彻驻陇州,安修仁驻宜州,这秦琼驻于咸阳、尉迟恭驻于泾阳、程咬金驻于高陵·······

李世民用兵打战还是很了得的,如今诸多唐军齐聚关中,且越围越近,数量不少。”颉利心里还是有点虚。

虽然去年的太谷之战,他大获全胜,算是洗涮了前年入侵关中被迫撤兵的耻辱,但今年入侵关中也打的并不是很好看,沙钵罗设、郁射设两路在河西、陇右表现的很差,大肆袭扰了一番,却没能真正对当地唐军伤筋动骨,反倒是郁射设被柴绍吃掉一万来人。

而颉利母族的吐谷浑人,也是不中用,被柴绍打的乞降求和。

康苏密此前两万人打前锋,却让唐人抓住机会斩杀俘虏了五千。

面对那些威名赫赫的唐军悍将,还有那个亲自在长安城指挥的李世民,颉利其实一开始也没有想着要跟唐军决战,他只是想劫掠,冲进最富饶的关中平原,狠狠的抢一把,趁着李唐刚宫变内乱,兵临长安城下,再狠狠的勒索李世民一笔。

他的这个计划,当初也是得到了突利、郁射设、沙钵罗设等诸多突厥贵族们支持的,都想着南下狠狠的抢一把,回去过个肥年。

可现在李世民居然盐油不进。

他们还接二连三的吃了亏,这亏倒是还能承受,但已经有不少怨言了。

“大汗,淡定,我们立于不败之地,进可攻,退可守,怕甚?唐军兵再多,可有多少能打的,只要我们不去强攻长安,那么在这八百里平原之上,唐军敢与我们平原决战吗?

咱们十万轻骑,来自如风,野战?他们是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