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七十五章 林泰来跑官(下)(1 / 3)

作品:《大明话事人

吏部和礼部之间,只隔着户部,也就是多走几步路的事情。

但就这“多走几步”,也蕴含着权力格局的变化。

大明政体成熟后,朝廷衙署制度表面上一直不变,但内里的权力格局始终在变动着。

尤其内阁和吏部这内朝外朝两大核心机构,权力变化最为剧烈。

比如当年吏部权力强盛的时候,提名任命各部郎官时,根本不需要各部长官点头,吏部自己就能定了。

如果在那时候,林泰来根本不用“多走几步”去礼部。

但现在,吏部想提名一个礼部的郎中,就需要礼部长官也点头同意,导致林泰来今天就要多走几步了。

吏部天官杨巍是申时行党羽就不说了,可文选司一直把持在清流势力手里。

所以在下才会说,文选司员外郎非王象蒙不可。”

申时行不以为意,“就算你说的对,那又如何?还能找到比杨巍更顺从的吏部尚书吗?”

这样的话本该极为惊世骇俗,谁听到都要大为震惊。

王司徒想了想后,对于侍郎说:“我们王家欠林九元太多,这次委屈王象蒙做主客司员外郎,也可以接受。”

随后林泰来对王司徒说:“我这好侄儿升不了郎中,升个员外郎也行啊。”

林泰来又道:“即便不换掉杨天官,那也应该敲打一下他,不能完全放任。

看着林泰来和于侍郎,王司徒只能摇头苦笑,即将再就业的九年大圆满御史王象蒙在旁边作陪。

王司徒也惊了,他可太知道难度了,全天下的中级官员除了翰林谁不想进文选司?

又下意识的问道:“杨天官能同意?”

于侍郎:“.”

林泰来说什么,你们就信什么?如果他随口说一个文选司员外郎,你们也直接当成真的?

这时候,林泰来对着门外的仆役喝道:“换茶水!”

当着林泰来的面,于侍郎很不礼貌的对王司徒问了句:“你们真这么相信林九元?”

论理说,以世侄的资历,应该升为正五品,员外郎这样的从五品副职总是差了点意思。”

除了吏部和礼部之外,户部不可能用苏州人,那就只有兵部了。

文选司这个吏部的核心部门被清流势力把持多年,若出现了空缺,杨天官肯定想要安插自己的亲信。

就算杨巍偶尔有自己的想法又怎样?换谁来当吏部尚书,都不可能比杨巍更顺从内阁了。

比如这次文选司员外郎可能空缺,老前辈你必须要指派人选,不能任由清流势力和杨巍私相授受,糊弄老前辈。”

相较之下,还是兵部更适合你。何况你还是武状元,去兵部更能发挥你的长处。”

王司徒又看向于侍郎,这下就更爱莫能助,不可能帮忙劝林泰来了。

他质问说:“江湖人常道,杀人不过头点地。如今主客司已经被清光了,因果已经完结,你还到礼部作甚?”

然后林泰来抓起了好大侄王象蒙,大步流星的就往外走。

于侍郎不能置信的说:“对于让你兼六部郎官,陈有年、赵南星也没有异议?”

林泰来快速的说:“我感觉杨天官作为老前辈你的党羽,最近个人想法有点多,竟然还排斥我去吏部兼官。

有一种小心思被戳破的尴尬感觉,他真想扭头就走,但这样做对王司徒又不礼貌,便只能和林泰来一起进了王家的大书房。

吏部尚书是外朝之首,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

于侍郎:“.”

而杨天官的意见是,如今礼部主客司空缺,从品流到职能,最适合安置我。”

于是林泰来也不再继续逗留,抓着王象蒙,起身就告辞。

什么叫咱们礼部?于侍郎疑惑的反问道:“你在礼部办什么公?”

让门官通传紧急求见,然后林泰来登堂入户,熟门熟路的直接带着王象蒙进了申府的外书房。

林泰来对申时行解释说:“杨天官肯定想让亲信占据这个要害位置,如果老前辈你强行指派另一个人,只怕会让杨天官心里产生不可弥补的裂痕。

于侍郎又对王司徒说:“虽说这次龙颜震怒之下主客司都被清空了,员外郎也缺着,但让世侄做主客司员外郎不太合适吧?

这招不敢说百试百灵,但动辄也能把人撕下几块肉。

这可真是,把各方面的人心微妙度算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