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做事底线(2 / 5)

作品:《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他们无法自救,也没人去在乎他们卑微的性命,掌管他们命运的当权者,也只不过是将他们看作一串冰冷的数字罢了。

一个封建朝代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不可避免,但可以想办法延缓这个过程,然而唐朝就在在这么一次次漫不经心的摧残民心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末路。

便如同唐肃宗的“借兵于外夷以张军势”的行为,彻底消磨了天下百姓对盛唐的归属感,也标志着唐朝民族融合政策的彻底失败。

袁熙是知道这段历史的,他自然知道沮授和陆逊说不出话,其中所隐含的意味。

那便是曹操做得,你袁熙也能做得吗?

就想如同奴隶制一般的屯田制,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怎么做,但偏偏独独就曹操敢做?

就像曹操联手马腾韩遂的西凉叛军,肯定是开出了大价钱的,这里面的代价,袁熙也能猜的到,便是凉州和司隶地区的归属,自然也包括里面的百姓。

马腾韩遂在凉州名声很差,到了司隶自然也不会改变本性,袁熙甚至能想象到接下来司隶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

袁熙也毫不怀疑,这是曹操权宜之计,毕竟从后世来看,曹操对西凉军控制还是很紧的,也舍得下狠手,对于乌桓鲜卑等胡人也是如此。

然后在和其彻底翻脸之前,曹操也是想法拖延,直到时机成熟,而付出的代价,就是这段时期内百姓的性命安危。

袁熙知道现在的自己,其实并没有责任保护全天下百姓,那是在怀城里面的刘协的事情,但作为走在争霸天下道路上的人,如果次次那力不从心当借口,将来他还能能坦然面对天下百姓吗?

这便是时代观念的鸿沟,袁熙作为一个现代人,本不应该在这个时代,在种种重大决策上如此妇人之仁,不然也不会连续几次被曹操牵着鼻子走了。

袁熙心里最渴望的,是有人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自己通力合作,想出最佳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