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两面三刀(5 / 5)

作品:《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李学武点头应了。

医院并没有多远,两人也没多说什么。

在下车的时候李怀德又叮嘱道:“尽快形成文字,这个有时效性”。

“是”

李学武知道李怀德的意思,目送他进了楼门,李学武则是转身上了保卫处的楼。

“处长”

“嗯,进屋说”

李学武上楼的时候见着韩雅婷和韩战都在等着自己,一摆手叫着他们跟着自己进了办公室。

“处长,收到消息了,还真是邢城!”

这会儿沙器之跟于德才对接了一下,拿着一份文件说道:“简报说某地发生震级为级的地震,有感范围等广大地区”。

听到这个消息,李学武正在脱雨衣的手便是一顿,随后慢慢将雨衣脱了下来挂在了里屋的衣架上。

“还真是”

李学武眯着眼睛想了想,还是想不起来有这么一次。

“厂里的损失统计出来了吗?”

“初步统计出来了”

这会儿不算筹建的稽查科和在训练场正在组建的训练科,其他四个科的科长都在李学武的办公室里了。

机要科科长江知本站在茶几旁说道:“昨晚值班人员因机械、踩踏、坠落、坍塌伤六十七人,亡三人”。

李学武抬起头看了江知本一眼,脸色低沉地坐在了椅子上示意他继续说。

江知本看了李学武一眼继续说道:“厂房损失不大,多是几处裂痕,不过机车车间、厂三宿舍楼、冲压车间是原来的老楼,都有不同情况受损”。

李学武敲了敲桌子问道:“有电气起火情况吗?”

“有”

韩雅婷点头说道:“实验车间起火了,不过不大,正赶上整改期布置了灭火器,很快就扑灭了”。

“嗯”

李学武点了点韩战的方向说道:“把这个事儿形成案例宣传一下”。

“是”

“保卫处有损失吗?”

李学武跟韩战交代完又问向了于德才。

于德才则是回道:“楼体没有问题,办公器具倒散了一下,今早上班的时候已经收拾好了”。

“保卫科这边也没问题”

韩雅婷汇报道:“昨晚所有保卫和护卫都在执行任务,均不在室内,所以安全”。

“嗯”

李学武听见保卫处的机关和一线人员没有问题便放下了心。

“第一,机要科”

听见李学武要安排工作,所有人就看向了李学武,有的已经拿出本子准备记录了。

“将此次应急反应步骤和实施效果形成文件,作为案例进行学习和复盘”

“统计昨晚在岗人员信息,调查昨晚值班人员和演练人员任务执行情况”

“第二,消防科”

李学武看向韩战,道:“稽查股升级,要剥离出消防科,你这边准备一下,将消防检查的业务保留,其余的都交给新的稽查科”。

“是”

李学武摆摆手,示意韩战先别回答,他还没说完。

“三百多人的队伍也训练了一段时间了,这次他们回来你和魏同分别带队参与救援,同时要把消防员选出来,尽快组建应急消防队伍”

“是!”

韩战敬礼应是,随后很李学武问道:“处长,咱们消防科的装备?”

“一会儿我就去设计处,催一下器材和装备”

跟韩战说完,李学武又点着韩雅婷的方向说道:“人还有一个多小时到,到厂后你安排一下”。

“五十人留在厂区配合保卫科负责维护秩序,剩下的二百多人分两拨,分别去城内和城外的工人居住区进行排查和支援”。

“警犬小队协助支援搜救工作”

在说到这儿的时候,李学武盯着韩雅婷特别交代道:“所有救援人员必须全力以赴,红旗在哪儿人在哪,按照领导指示实施救援,同时严密监控造谣生事者,一经发现,按条令处理!”

“是!”

韩雅婷敬礼应是。

而李学武手点着韩雅婷的方向对着于德才说道:“这三百多人的食宿、安全都要做好保证”。

“是!”

于德才在笔记本上记录了所有人的命令,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工作。

李学武这边继续吩咐道:“让厂区各车间、部门排查今日未到岗人员,统计后把家庭住址信息报给韩雅婷,由她组织调查和救援”。

“让综合科的笔杆子也下去,分组参与支援去,回来给我形成报道,今晚就整理一下发出去”

“明白!”

于德才明白李学武的意思,事儿干了,必须得说一下的。

“同志们!”

随着李学武表情严肃地站起身,屋里所有人都挺直了身子看着李学武。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该是保卫处出力的时候啦!”

“是!”

屋里所有人齐声应是,同时给李学武敬了一个礼,而李学武也郑重地回了一个礼。

轧钢厂的反应速度不可谓不迅速,不可谓不准确,可面对这种级别的突发事件,还是打了个措手不及。

至少在谷维洁看来,她们还是来的晚了,应对这种事件的处置方式也单一和不及时。

就在轧钢厂领导慰问到一处院子的时候,却是看见房子已经坍塌了,只有撑着大门的院墙还在。

这里是亮马河附近的居民区,早在轧钢厂成立之初,这边就聚集很多在钢厂上班的职工。

住在城里的挑费太高,住在轧钢厂宿舍又不方便,一般有家有口的基本都居住在这一带。

而这边在早先就是流民居住场所,解放后因为这边被亮马河环绕,是一处优秀的工业地块儿,又有很多工厂成立,所以周边工人越来越多。

汇聚而来的工人籍贯复杂,随着户口固定以后,这边就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居住区。

工人多了,家属就多了,有条件的都搬进城里了,这边就渐渐形成了落后的局面。

虽然当地部门也有心改善这边的居住环境,可城里还没有钱改善呢,城外的就得再等等了。

这边有很多住户都是轧钢厂老职工,都是接受轧钢厂前就在轧钢厂工作的。

现在杨凤山等几位领导站在门口呆呆伫立,而身后跟着的徐斯年和拎着羊肉的干事只觉得喉咙干涩。

院子里绑在木杆上的晾衣绳还在,晾着的衣服却是散落了一地。

可能这家人再也没有机会收拾这些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