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外科教父 / 章节正文阅读

929章 优选法(2 / 2)

作品:《外科教父

皮肤是人体最神奇的器官,它藏着很多秘密,研究皮肤的过程中或许可以获得很多秘密。

对实验室主任唐顺,杨平很是满意,他将实验室管理得井井有条,能够将自己的实验计划很好地执行下去,有时候还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

如果能够将李颖彤也留下来,实验室的实力更加会大大增强。

——

关于杨平参评院士的事情,饶校长是非常用心的,院士的数量代表高校的科研实力,同时也意味着可以获取更多的科研资源,杨平,一定要评上院士,至少要在自己任期内评上。

现在论科研成果,杨平完全符合要求,最大的不足是资历,资历这东西很玄乎,有时候看起来是最硬件的东西,但有时候又是最不硬件的东西,总之它有一定的弹性。

通过饶校长一番斡旋之后,整个南都医大已经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再也没有出现不和谐的声音。

原本持反对意见的丁校长在得到关汝言杰青名额的许诺后,立刻站到支持阵营,这样,反对阵营自然瓦解。

成年人从来只谈利益,丁校长也是攫取利益的高手,时机把握得很恰当,懂得借势而为,让本来没什么希望的女婿又重新牢牢抓住杰青的名额。

名额这种东西,当大家硬件条件都符合时,究竟名额给谁,还不是大家商量着来。

当初饶校长找夏院长商量此事的也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夏院长说要找年轻人聊聊。

放弃新一届的杰青竞争,这涉及到年轻人的利益,夏院长不能私自做主,他必须与年轻人商量,取得理解和谅解。

本来夏院长是怀着愧疚的心情去找年轻人谈话,可是年轻人根本不在乎这个什么杰青,完全同意放弃这一届杰青竞争,多好的青年,多么识大局的青年。

其实对于宋子墨和徐志良来说,杰青只是早晚的事情,他们志在科研,而不在乎这些什么名号。

其实夏院长知道,杨平参加院士评选,一个丁副校长怎么可能成为阻碍,但是饶校长这么用心,夏院长也只好配合行事。

饶校长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看来南都医大的未来一片灿烂。

南都医大这一代的年轻人是人才济济,杨平这种罕见的天才不说,学校本部的关汝言、林岚等等,附院的苏南晨,宋子墨,徐志良,唐顺等等,板着手指根本数不过来。

饶校长有一个想法,搞一个年轻人的研讨会,将他们聚集起来,相互交流交流,这有利于以后得合作。

杨平、宋子墨、徐志良、关汝言算是有过矛盾的人,杨平“抢走”关汝言的杰青,现在宋子墨和徐志良给关汝言的杰青“让路”,有时候争争抢抢不是什么怪事,但是大家能够成为朋友,互相体谅,为创造南都医大良好的工作氛围,非常有必要举行一个这样的沙龙,让年轻人多接触,多沟通。

“这样吧,就让大家都拿出自己最近的课题出来交流,让他们互相知道各自最近都在干什么,怎么样?”

饶校长提议。

几位副校长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丁副校长非常高兴,自己的女婿与这几个年轻人经常接触,以后要是能够成为朋友,肯定不是坏事。

其实丁校长非常不愿与与苏青云结梁子,现在饶校长提出这么一个沙龙,他明白其中的含义,这是提供一个让年轻人化解矛盾的机会。

再说这次杨平的院士参评,只要女婿能够获得杰青名额,丁校长觉得自己应该比别人更加卖力支持,这样正好化解与苏青云的之前结下的矛盾。

“我来组织这次活动吧,地点就在我们南都医大,参加人员就按校长所说,主要为整个南都系统的青年人才,他们是该交流交流,相互讨论争辩,可以养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丁校长现在很积极。

“年轻人可不比我们,一团和气,他们争论起来激烈得很,要不要派几个资深教授压压阵?”一位副校长担心全是年轻人会不会商和气。

饶校长摆摆手:“就是要争论,不争论叫学术会吗?真理是越辩越明,我们这些老家伙是已经磨去锐气,也磨去了质疑的心,其实已经不适合搞科研了,希望他们能够一直包括一块年轻,好奇,质疑的心。”

众人觉得饶校长也说得对,想当年自己年轻时,那是多么充满激情,对什么都敢质疑,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现在——早就没了这些。

——

杨平知道南都医大为自己申报院士,曼因斯坦为自己推荐诺贝尔奖,他其实心里没有多少波澜。

他对这些东西已经没有多少兴趣,现在引起他最大兴趣是系统的积分。

如果这些东西不能带来积分,他可能真的没兴趣去弄这些。

对杨平来说,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他已经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而宋子墨也跟着一起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张林小五也混了个主治。

配套一起的硕导、博导也是全部已经落实,连博士后的带教资格也已经落地,李颖彤将是杨平带的第一个博士后。

很快,到招考硕士博士的时候,杨平将有自己的第一个硕士和博士。

在得知杨平成为博导时,已经好几个同学开始拉关系,希望可以读他的博士。

在南都附一的研究生同学欧立春第一个知道杨平成为博导的消息,他立刻联系杨平,希望可以读他的博士。

外科研究所的李国栋和赵文博医生也很想考杨平的博士,两人已经在备考。

不管是谁,只要他们通过公平竞争取得最后的胜利,杨平都欢迎他们读自己博士,但是要舞弊放水开后门,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杨平最痛恨这些东西。

当年杨平自己硕士毕业,成绩名列前茅,本来可以留在学校的附院,但是最终被人掉包挤掉名额,他不得不远走他乡,来到南都省城参加各个医院的合同工考试,最终在市人民医院获得一份工作。

虽然当时谢院长和吴四文不是东西,这种招考只是为了补充当时医生大量离职空缺的劳动力。但杨平对市人民医院还是有感情,因为毕竟是自己考试得来的第一份工作。

“教授,什么时候有空给我们讲讲你的优选法?”唐顺发来一条微信。

杨平回了一条:“过于深奥,不便展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