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黄天之世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三十七章太行工坊(3 / 3)

作品:《黄天之世

许安看着眼前飞驰的骑士,不由自主的握紧了手中的缰绳。

这些器具他早就知道,但是一直不敢拿出来,一直不敢让人去制作。

当时的汉庭的实力强横,拥有大量的马匹和骑兵,黄巾军每次和汉军作战,战阵每每被汉军高头大马组成骑阵所踏碎。

反观黄巾军的骑兵,基本都是用作于侦察,牵制,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

就算是后面许安占据了太行山,上党郡等地,甚至是占据了并州,都不敢轻易的拿出来的。

“高桥马鞍”“双脚马镫”“马蹄铁”三种器具对骑兵的战斗力提升极大,但是却极为容易仿制。

马的蹄子有两层构成,和地接触的一层是一层大约二到三厘米厚的坚硬的角质,上面一层是活体角质。

古时候骑兵作战,马蹄经常会损伤,从而无法作战,而造成这样的原因的通常有两点,第一是长期的奔跑磨损马蹄过大。

第二便是一些地面的路况很差。马蹄和地面接触,受地面的摩擦,积水的腐蚀,会很快的脱落,钉马掌主要是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

马蹄铁的使用不仅保护了马蹄,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对骑乘和驾车都很有利。

有了这些马蹄铁,不仅仅可以提升骑军的机动性和持久性,还可以使得现在黄巾军的后勤部队,以及运输部队的马匹受益。

而且马蹄铁实际上还有一个不太明显的作用,装备了马蹄铁的战马,在跑动的时候发出的声响会更有气势,而在踩踏,踢击的时候威力更大。

高桥马鞍,顾名思义,就是具有高鞍桥的马鞍。

高桥马鞍的形状与马背相契合的,可以把马背“抱住”,加上肚带的作用,基本不会发生旋转位移的,而且高桥马鞍还能使得骑士在战马之上更为稳妥。

相对于以前的马鞍来说要科学的多,也稳妥的多,而且让骑士和战马都更为的舒适。

高桥马鞍提高了骑士骑乘在战马上时的稳定性,同时鞍面抬高后,战马之上骑士的视野更宽。

而双脚马镫,则是解放了骑士的双手,同时也提高稳定了稳定性。

而马蹄铁,则极大提高的战马的机动性,使得其能适应多种地形,可以进行长距离的移动,发起长途奔袭。

这三件器具,对于骑兵的战斗力提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当时许安麾下骑兵力量薄弱,但是他的敌对势力却不然,董卓拥众甚多,皇甫嵩麾下的汉军实力强盛,若是在董卓入京之后,获知了这些器具,或许历史真的会扭转。

拥有着大量骑兵的董卓,或许真的会因为这些器具的加强,一举击溃关东联军,真正的成为霍光那样的权臣,甚至如同王莽一般真的掌控天下。

而拥有更多骑兵的凉州或许也会因为这些器具而变的更为恐怖,甚至陈仓之战皇甫嵩都可能无法击败韩遂,那样的代价无疑是太过于沉重了。

所以一直到如今,一直到黄巾军已经拥有大量的战马资源,拥有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骑兵,拥有了为数不少,产能颇高的工坊。

一直到如今,许安才让太行山区域的工坊开始制作这三样器具,而且还尽了一切的可能防止外泄。

为的就是即将到来的凉州之战,凉州韩遂、马腾两人拥众甚多,虽然内耗了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实力仍然不容小觑。

许安可不会把两个在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人杰当成废物,从并州奔袭凉州,路途遥远,若非是有凉州王氏作为内应,否则许安根本不会对凉州起任何的窥视之心。

但就算是有内应可以为其提供粮草,可以为其提供情报等信息,实际上攻伐凉州的难度还是十分之大。

凉州局势复杂,羌汉混杂,汉帝国穷尽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都没有彻底解决凉州的问题。

西北的羌乱每次平定之后不久便会再度兴起,西凉军的勇悍之名,并非是吹嘘出来的,而是一刀一枪打拼出来的。

这一次长距离的奔袭,许安就算是大量的征召匈奴、上谷乌桓两部的骑军,出兵的数量也不会太多,最多在六万骑左右。

跨州作战的因素过多,虽然凉州王氏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援,但是凉州王氏虽是北地郡的大族,但怎么可能长久支撑六万大军的粮草供应,到时候还是需要从并州运输。

所幸有四轮马车在,四轮马车经历了数次工匠的改良,比当初许安绘制的草创版各项情况都要更好,这一次可以大大的减少运输和人力的消耗。

许安走到了装备着新式器具的战马旁边,踩着马镫,一下便跃上了战马的马背。

感受着垫着软垫的高桥的马鞍,双脚踩着马镫,许安一时间竟然有些不适应,骑在装备着新式马具的战马之上,远远比原来骑在战马之上要舒服的多,省力的多,也更加的稳定。

许安双腿发力踢动马腹,座下的战马感受到了马上骑士的动作,微微晃头打了一个响鼻,迈开四蹄向前缓缓跑动。

战马奔驰之间,逆风迎面袭击来,呼呼的风声从许安的耳畔掠过。

许安骑乘在战马之上,他的心中竟然生出了一种错觉。

这一刻他觉得座下的战马就如同他的双腿一般,可以随他的心意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