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放出来了(1 / 2)

作品:《九零我靠盖楼发家致富

这一场风波,闹到晚上才歇火。

郑国强从银行回来后,还帮忙跑了趟公安局。好歹他也算在公安系统有熟人,要比两眼一抹黑的春英跟她丈夫强。

春英叫大家带回家的时候,两只眼睛都哭肿了,嘴里头一直骂骂咧咧:“狗日的,狗娘养的畜生。”

这老卢就是个变态,对着小孩下手的变态。

他在游戏厅门口偷偷搞老虎机,专门诓那些打游戏打到身上一分钱都没有的小孩,撺掇他们玩老虎机赚钱。

天底下搞老虎机的,哪有让人挣钱的道理。

过来玩的小孩,头几把是赚了。等他们还想来把大的之后,那就只有输钱的份了。

赌博这东西是有瘾头的。

赌红了眼的小孩想要翻本,那就只能借钱,然后这窟窿越来越大,完全填不起来的时候,人家就要以身抵债了。

陈凤霞听丈夫简单说了几句就吓得浑身冰凉,一再追问女儿老卢有没有跟她套过近乎。

变态找小孩,叫□□,是不分小男孩跟小女孩的。她又不是没看过电视。

郑明明懵懵懂懂,摇头道:“我不喜欢他,怪怪的,我不跟他说话的。”

饶是这样,陈凤霞还是身上全是冷汗,感觉租房真是不能待了。

这地方鱼龙混杂,谁也不晓得谁的底细,而且家家户户根本没有安全防护可说。

万一再碰上什么事,后果不堪设想。

她转头跟丈夫商量:“咱们不能再住下去了,得另外找地方。”

郑国强也皱着眉头,感觉不得劲:“先别让明明跟小骁过来吧。”

他想想都觉得后怕。

要是他家的孩子,他能提把刀杀了那个畜生。

就老卢那个老婆,居然还有脸找到春英面前,让她息事宁人。说什么这种事传出去,小孩脸上也不好看。

我呸!这女的是自己没当妈,才能说出这种禽兽不如的话吧。

陈凤霞不满丈夫的话:“我说得搬走,这边怕是不能待了。”

她只要一想到白天看到的场景,就浑身冰凉。

郑国强无奈:“那你说我们烧饭怎么办?没大锅灶,根本就做不了菜啊。灯市口那边房子还没装修,明明上学也远啊。现在都开学了,你想给孩子转学也不容易啊。”

他本来计划的是今年铆足劲儿好好挣钱,起码把别墅的装修费给挣出来。等到明年,再看能不能搬到别墅或者前进村住去。

到底挑哪边的房子,主要取决于看哪边的学校好。

到时候他是可以挑三拣四,现在却一样都没的选择。

陈凤霞皱眉头:“换地方,再换个有锅灶的地方。”

城里头除了城中村,也就是单位食堂能起锅灶了。

这回不用陈凤霞说,郑国强也懊恼自己没能拿下大学食堂的承包权。哎,要是能包下食堂,哪怕只有一个灶眼一个窗口,现在也不至于犯愁。

这人啊,果然是这样。一步落下来,后面就步步受限。

陈凤霞看丈夫愁眉苦脸的,倒有些不忍心了,反过来安慰人:“也不急一时半会儿,反正咱们现在还有住的地方。对了,你找马兴元的事怎么样了?”

郑国强的脸色愈发不好看起来,语气也带上愤懑:“这家伙拿腔拿调的,怎么都不肯。”

他以为妻子会嘲笑他,或者是跟着他再骂几句马兴元。

没想到陈凤霞压根不再理睬这一茬,直接将人踢出了局:“哦,既然他一点闯劲都没有,那就不用管他了,你直接去找他们领导。”

郑国强满脸“啊?”,跳过马兴元找银行领导,人家会搭理他吗?

陈凤霞又好气又好笑:“那折扣跟佣金你以为马兴元能定的下来呀,他就是个信贷员。我喊他主任,他就真是主任了,不过是外面的人吹捧而已。真正能拍板的是他们领导。

你就直接找。我不信领导连这个条件都敢提,还没有给农民工放贷款的魄力。

农民工就不是人啦。我们老家的信用合作社能办贷款,银行就不能放了,不都是国家的吗?”

郑国强摇头,从包里拿出了几张纸递给妻子看:“你瞧瞧这个。”

陈凤霞瞅了眼纸上的排头,中国xx银行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

她没耐心看前面洋洋洒洒的大道理,直奔主题,看贷款对象的条件。

光第一条,她就直接嗤笑一声,冷淡地吐出了两个字:“放屁!”

第一条是什么呀?买房的得是城镇常住居民。哎哟,搞得好笑的勒,农民没资格在城里头买房。

城市不需要农民工的话,为什么放这么多人进来呀?一面需要一面又嫌弃,又当又立的,真是得了便宜又卖乖。

不过她的目光落在了第二点上时,又松了口气:“你看这儿不还有个条件吗?其他合法居留身份。”

郑国强苦笑:“那说的是侨胞。查盲流呢,我们这种叫盲流。你再看看第二条要求,具有固定职业跟稳定的收入。”

按照这个要求,甭说他们,就是下岗再就业自己摆小摊的本地人都没有贷款买房的资格。

说到底,农民工还是被排除在外的,打一天工挣一天钱的人,银行也怕你还不起债呀。

马兴元虽然好大喜功,但他的确没说错,如果不是他从不斡旋想办法,就凭陈凤霞跟郑国强这种小商贩的身份,也根本拿不到贷款。

看看后面条条框框,设定的那叫一个苛刻,想在他们银行贷款,还要在他们银行办存折,存折上的金额不得少于房款的30%,完了还得有半年以上的存款期限。购买房子时得拿这钱做房款首付。

呵,在你家银行存款半年才能买房,亏你想的出来!

陈凤霞每看一条,心里头的冷笑就增加一分。用后世的时髦话来讲叫什么啊?槽多无口。

后来总有人说,最早进城打工的人没眼光,不会利用国家的好政策早早买房。

而这些人也只能拍着大腿,懊恼自己当初想不到。

真的是他们蠢他们笨,他们眼睛集体瞎了吗?

并不是啊。

因为实际上这些政策落实到条条框框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过他们这些打工者。城市并不欢迎农民工在此安家落户。

本末倒置,活该他们的房子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