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傅调的极致美感(1 / 5)

作品:《从海上来的钢琴家

傅调的手臂缓缓沉下,音乐之中的沉重与悲怆在他的手中得到了终结。

明明标题名为热情,可是他的音乐之中却没有任何热情的成分在其中,有的只是悲凉与痛苦。

这并不是傅调诠释的错误,不是说什么音乐之中没有那种热情就是错误的。

实际上在热情奏鸣曲之中,众人所想象中的那种对于一切的热情反而是不存在的,最为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在无数折磨与痛苦下的那股希望。

什么叫做热情?

贝多芬他自己的解释,是莎士比亚的暴风雨,面对着暴风雨你所能够感受到的一切,那股面对着悲情与绝望的诗意,就叫做热情。

人生就是这样一条,面临着迢迢的苦难之路,无法从中逃离,只能不断忍受的荆棘之路。

在这样的人生之中,你能充分地感受到了那股充满了矛盾和探索的世界,世界的一切都是未知的,都是值得探索的,可是未知与矛盾之下,你探索所得到的结果究竟是什么?

傅调用音乐给出了他的答案。

更多的痛苦,与更多的希望。

越是沉沦,越是深陷于深渊之中,你所能够感受到的一切越是真实,你也越能抓住世间那闪过的一丝光芒。

当你身处那周围满是光芒的世界中,你永远没有办法寻找到真正的希望,种种光明将会遮蔽你的双眼,让你无法分辨什么叫做真实,什么叫做虚妄。

而当你周围满是黑暗之时,即便那样的光芒可能是虚假的,可能是幻灭的,那也是你生命之中,最为真实的光芒,最有可能拯救你生命的光芒。

如果不去抓住这份希望,那么只能无助地坠落深渊。

那么深渊的尽头是什么?

毫无疑问,那是永恒的黑暗与亘古不灭的死亡。

每个人都是要死的,没有任何人能够逃离死亡,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便已经踏足在死亡的路途上,只有有些人先行一步,有些人随后便到。

但是,人与其他生物不一样的一点,便是人是一个充斥着抗争与不屈的生物。

虽然人的自重归宿也是死亡,但这死亡不同于生物的自生自灭。

他们肯定着生活的苦难,并不会沉沦其中。

人最为高尚的一点,便是在这沉沦之中,与那无尽的苦难进行不屈不挠的搏斗。

和自然搏斗,与天地搏斗,与万物搏斗,与他人搏斗。

和那些包围着、敌对他的力量搏斗……

而这个,才是热情,不屈的热情,挣扎着伸手摸向那穹顶之上,上帝伸出那一根手指的热情。

只有奋斗过,努力过,挣扎过,坚持过,即便最后的归宿依旧是死亡。

但是那样的死亡,有崇高的,悲壮的美感。

那股骨子里的热情将一切所燃烧,让这片世界在他的手中沸腾,焚毁那拘束在他身上的一切。

抗争。

才是傅调第一乐章之中所展现的一切。

用以极致的压抑,让所有人心中充斥着绝望与痛苦,再给予一丝希望,逼迫着他们为了那一丝飘渺的希望所抗争。

这也是郎良月是使用的方法。

虽然他们两个人诠释的类型并不一样,但是两人所使用的方法也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