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傅调那美到极致的诠释(1 / 3)

作品:《从海上来的钢琴家

所谓的西西里舞乐段,实际上是一种以六八拍或者十二八拍为根,以附点音符为主,多使用分解和弦的一种作品形式。

只是这一类的作品听上去更像是田园曲,而并非传统的小步舞曲之类,更为的恬静柔美。

傅调所诠释出来的柔美相比较之前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预选赛上所展现出来的内容,有过之而无不及。

仅仅只是几次随意的下键,便轻而易举地将所有人的情绪抓在他的手中,肆意揉搓,让众人根本没有办法从他的手中逃离。

不,已经不仅仅只是无法逃离,而是……

所有人甘愿将自己的情绪递交给傅调。

他们愿意让自己沉浸在傅调的音乐之中,自己不愿意逃离这一切,只想要好好地享受着音乐,任由音乐抚遍他们全身。

而音乐之中左右手的相互问答,正如同情人之间的窃窃私语,让他们的心不由得一颤,感觉如同电击刺过他们的心一般,酥酥麻麻的,甚至手脚都有一种血液倒流的酸爽感。

就如同看着某些血脉喷张片子的时候,手脚所感受到的感觉一样。

傅调的作品演奏的真的太过于柔美,美到许多人都有了一丝丝难以置信。

石原广美她也坐在舞台下,她看着傅调的目光不由得产生了一丝丝的怀疑。

她感觉现在正坐在舞台上的那个人并不是傅调,而是另外一个其他的什么人。

因为傅调现在给她的感觉,完全不像是之前自己认识的那个傅调,而是一个崭新的钢琴家。

很多音乐家都是通过音乐的方式来区分人的。

之前在巴黎的那一家小酒吧里面,石原广美和傅调俩人一起演奏了好几首极为有趣的爵士乐作品,听着傅调当时的音乐,石原广美感觉自己可能对于傅调已经算得上是非常熟悉的那一种。

毕竟能够近距离和傅调的音乐产生负距离的接触,俩人的音乐几乎完全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石原广美甚至感觉自己可能是最为了解傅调的人之一。

说句不好听的话,她甚至感觉自己比傅调他老爸老妈可能都要了解傅调。

在她看来,傅调的音乐应该是那种狂放,骄傲,带着独属于自己特色的音乐,对于美感极为的执着,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最完美的爵士乐演奏追求者。

特别是他内心深处的那一份狂放不羁与突破枷锁的感觉,让她更为的痴迷。

她特别喜欢傅调当时演奏爵士的时候,那一种如同大海一般宽旷的,完全不同的感觉,她从来在其他人的身上能够听到那种感觉。

所以她在过来听傅调的古典作品的时候,她曾经以为傅调所演奏的东西应该和她之前在那个酒吧里面听到的差不了多少。

但是她怎么都没有想到,傅调的古典和爵士风格的差距居然这么大?

傅调的古典居然弹奏的这么好?

她自己本身也是古典出身的,后面才转到这种类似于爵士的地方开始演奏,开始被众人称呼为爵士乐钢琴家。

所以她对于古典的敏感度还是非常足的,特别是和其他的爵士乐演奏者相比,她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傅调在古典上做出的实力。

“这个水平实力……”

她看着傅调不由得喃喃自语,手臂都不由得绷紧,完全没有之前在酒吧里面的时候那样放纵与自我。

在借用肖邦这个外壳的基础上,完美表达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想法。

这个水平实力已经不是普普通通的用厉害就可以形容的,而是你根本想不到自己究竟应该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傅调的演奏。

石原广美突然感觉自己可能有了一点点词穷。

肖邦第三钢琴叙事曲之中的美感甚至让她有了一点点灵魂升天的舒爽,甚至恨不得直接在音乐厅内喊出来。

她不由得紧紧掐住自己的手臂,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平稳一些。

否则她真的感觉自己可能会把控不住自己。

傅调的演奏……

真的太棒了!

……

肖邦第三钢琴叙事曲的演奏很快便得到了结束,傅调很快便松开了自己对于音乐的控制,伴随着最后的和弦结束,他缓缓抬起自己的手。

舞台下众人看到傅调如此,立刻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喘息声,轻微的呻吟声,以及咳嗽声顿时在舞台下响起,众人没有任何犹豫地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可以用更好的姿态迎接傅调的最后的一首叙事曲。

肖邦第四钢琴叙事曲。

傅调坐在舞台上也同样如此。

肖邦第四钢琴叙事曲他还从来没有弹奏过,也就是自己私下里在琴房里练习过几次,并没有怎么在公共场合演奏过。

不过在练习的时候傅调感觉自己应该达到了可以上场的程度,这才将其列入自己的演奏作品之中。

肖邦第四钢琴叙事曲,Ballade  in f minor,op52,肖邦所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叙事曲,创作与1842年。

至于这一首作品究竟讲的是什么,没有任何材料可以证明,因为从本质上说,这一首作品的诠释和肖邦的其他三首叙事曲完全不一样。

这不是一个戏剧性的史诗,而是更为的贴近于淡然的抒情,比之前第三叙事曲还要柔和一些,一直到最后才有一丝丝的爆发。

但是如果这样理解这一首作品,那就完全错了。

这一首作品实际上是肖邦在晚年时期心情的自我抒发,表达的是肖邦自己的想法,这才没有任何的标题。

在这一首作品的结构上也不是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那种纯粹的叙事曲结构,而是一种奏鸣曲与变奏曲相结合的方式,让音乐之中的那种忧郁以及幻想表现的更加具有感情色彩,也更加动人。

之所以称呼这一首作品为奏鸣曲式,是因为整套作品的结构架构和奏鸣曲相同,都是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这样的表达。

而称呼这一首作品为变奏曲,便是因为这一首作品的第一主题,肖邦将其连续进行了四次变奏。

也就是以奏鸣曲为骨,变奏曲为皮,这才共同构建出了现在的这一首被誉为肖邦叙事曲艺术巅峰的作品,肖邦第四钢琴叙事曲。

傅调的脑中过了许多这一首作品的信息,不由得沉默了许久,这才将自己的手抬起,放在钢琴键盘之上。

虽然说这一首作品为奏鸣曲与变奏曲的结合,但是如果伱用奏鸣曲或者变奏曲的方式去理解诠释这一套作品,那么同样也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