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盛唐挽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93章 银枪孝节(上)(2 / 2)

作品:《盛唐挽歌

“你去把哥奴叫来,对了,把全忠也叫来。至于张守珪就别叫了……去把李适之叫来吧。”

犹豫了一番后,李隆基有些犹疑的说道。

“奴这便去办。”

高力士领命而去。

李隆基始终感觉心里好像有什么不舒服的,突然看到在楼下执勤的方重勇,恍然大悟,连忙叫人将他叫上花萼相辉楼的回廊问话。

“不必多礼,上次你救驾之功,朕还未赏赐,今日便来问问你,想要什么东西。”

见方重勇诚惶诚恐的模样,李隆基很是和蔼的说道。

“回圣人,保护圣人乃是末将职责,无须奖赏。”

方重勇小心翼翼的叉手行礼说道。

“嗯,好,好。”

李隆基微笑点头,他本就是随口一说罢了,方重勇如果真要点什么,他虽然也会给,但心中肯定会非常不爽。

不得不说,方全忠有个好儿子啊!

“国忠啊,这次的救驾,你全程都在参与。你觉得,今后要如何做,才能杜绝类似的事情呢?”

李隆基不动声色的问道。

“回圣人……这些问题,应该是宰相考虑的吧。”

方重勇面露难色说道。

“诶,哥奴这次救驾的表现,比你差远了,在这方面,你更有发言权。”

基哥不以为意的摆摆手,很是随和的说道,那微笑的模样就好像前世的祖父一般。

如果不是方重勇深知这位帝王刻薄寡恩的性子,说不定还真会被对方那和蔼慈祥的面孔所迷惑。

“那末将就斗胆说两句?”

“再顾左右而言他,欺君之罪!”

基哥故作不悦的吓唬说道。

“圣人,是这样的。其实龙武军当中呢,大部分人都是效忠圣人的,只是乌知义权力太大,龙武军构架太臃肿不堪,所以关键时刻,有力气也使不上。

某以为,在保护圣人这件事上面,圣人随驾的护卫编制不用太大了,一个营五百人足够,人多了,碍事不说,在长安这样的地方,也施展不开。

从边镇各地甄选五百勇士,要求其锐不可当,勇冠三军,再行厚赏重罚。

这些人与龙武军来源不同,这支军队,也只从边军中选人,防止他们被长安的权贵所收买。

圣人以为如何?”

方重勇不动声色问道。

“好,好!妙极!朕怎么就没想到呢!”

李隆基抚掌大笑道。

缩小贴身亲卫的编制,去粗取精,他也想到这点了。

然而,一来缩小编制仍然不能保证其人员绝对忠诚;二来嘛,就算忠心可嘉,在长安和周边地区选兵,选不出多少“勇冠三军”之辈。

现在大唐的情况,明摆着的都是精锐在边军。不说别人,就是这次掀起风浪的乌知义,救驾的方重勇,张光晟,都是出自边军,至少也是在那边历练多时的。

他们的战斗力与临机决断的能力,比龙武军的人强了一大截。所以说方重勇刚刚那番话,才是真正说到点子上了。

要组建一支精干高效,人数不超过五百,人员轮替不在长安地区的新军,随驾左右。这支军队,与龙武军和南衙禁军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这些兵员来自五湖四海,也不存在结党的可能。

“方国忠啊,你果然是足智多谋。

现在朕考考你,如果让你去编练这支新军,你打算起一个怎样的名字啊?”

李隆基笑眯眯的问道,这就算是考校了。如果方重勇的回答让他满意,基本上这件事就交给方重勇去办,事成之后,他就是这支禁军的第一任统领,算是打赏了。

方重勇面露古怪之色,随即恢复平静。他想了想说道

“末将在河西当刺史的时候,听闻军中善使枪者,被称为银枪,以示武勇过人。

忠孝节义四个字,把忠义献给圣人,把孝节留给自己,所以这支军队,就叫银枪孝节军吧。”

方重勇拱手叉手行礼建议道。

“银枪孝节么……”

李隆基口中喃喃自语道,越想越是感觉这个名字起得好。把忠义献给他这个圣人,孝节那些丘八们自己留着,多好的名字啊!

“好,好,你回去以后,写个奏折,私下里给朕。这支军队需要什么装备,开多少军饷,你都告诉朕。

如果这个计划合适的话,那朕就委任你为……募勇使,去边镇招募勇壮到长安从军,加入银枪孝节吧。”

李隆基一脸兴奋的说道,他终于找到了克制长安权贵们侵蚀的办法。当然了,这件事也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兵员的轮替,银枪孝节里面也会出问题,会有人被长安各路权贵收买。

但怎么说呢,基哥压根就没想太远以后的事情。好多人的计划都考虑到百年之后,但他们常常第二年就病死了。人生无常,想太远没有什么用。

基哥的想法很朴实,还是那句如果大唐是人间天国,最后却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圣人,养这支军队,可能要花很多钱……”

方重勇小声说道,提前给基哥打了个预防针。

“没事,缺钱,让杨钊再去捞钱就行了。”

李隆基大手一挥说道,他忽然想起什么来,有点疑惑的自言自语道“杨钊这是多久没有给朕送供奉了啊?”

“圣人……如果这个杨钊是指扬州刺史的话,那他已经死了。”

方重勇无可奈何的小声提醒基哥道。

“死了?怎么可能呢,地方上没有上报这件事啊?”

李隆基吃惊得无以复加,这么大的事情,扬州府的刺史死了,居然没有人告诉他!

其实基哥想不到的是,扬州那边出了民乱,各级官员有一个算一个,被贬官都是轻的。要不是方有德力挽狂澜,江南的民乱只怕会发展到几十万反贼的规模!

这种事情,遮掩还来不及,谁会主动去提啊。江南军备废弛,兵力空虚的事情,张守珪也不会去提啊,就是他管着兵部。

“他们,他们都瞒着朕啊,扬州刺史死了,连你都知道了,朕却不知道!”

李隆基紧紧握拳,恨恨说道。这一刻,他内心的危机感越发的严重。

他已经六十岁了,眼睛花了,耳朵也不好使了,走两步都会喘气。现在,就连朝廷的官员也开始蒙蔽他了。

要怎么破局呢?

这一刻,基哥的内心,是前所未有的恐慌。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