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32章 透心凉(2 / 2)

作品:《盛唐挽歌

王思礼此时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从容下达军令了。

豆卢军是精锐边军,正规编制,此时便显示出他们令行禁止的本领来。

而本地大户们的人马,王思礼不放心他们打恶仗,命其退回城内。那些人早已拿着战利品退回了敦煌小城,只剩下豆卢军在这里结阵。

“使君请稍后,待某击溃吐蕃军再说。”

王思礼对骑在马上的方重勇从容说道,似乎并不担忧的模样。

“一切就拜托王军使了。”

方重勇没有矫情,老老实实的退到了离战场更远的地方。就算他不能杀敌,也不能拖王思礼的后腿呀!

方衙内很有逼数,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要说运筹帷幄,或许他还有点手段;但说起临阵指挥,突然遇敌之后的操作,实在是差得远,难登大雅之堂,拍马也比不上久经战阵的王思礼。

兵凶战危,还是别上去装逼了,搞不好就会死的。

方重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然后眼睁睁看着泅渡过河的吐蕃人,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便被冲到河岸边的唐军骑兵,如同宰羊一般的杀掉,毫无怜悯。

这些人一点点奇迹都没创造出来,就直接被碾压了!

这次别说是战斗了,类似打法更像是在送死!

作为敌人的方重勇,在一旁看得都心疼!

“不过是一些奴仆兵和庸罢了,如果是桂的话,肯定不会就这么白白送掉。河对岸的吐蕃军主将,刚刚是在试探我们是不是准备充分,这个人是个不顾人命的狠角色啊。”

方重勇身旁的张光晟忍不住开口点评道,说得头头是道。

他是个平日里很注重学习的丘八,志向远大。对于吐蕃人的事情,平日里也多有打听,知道吐蕃人不少内幕。

吐蕃“平民阶层”分为“桂”和“庸”,这两者是吐蕃军队的主力。

但和大唐贞观年间的府兵情况有些类似,那时候的大唐有很多“兵募”,而现在吐蕃军中也存在数量巨大的农奴兵。并且担负后勤和杂兵任务的“庸”,地位比想象中的更加低下。

这些“庸”和农奴兵,经常被当做“耗材”使用,吐蕃军指挥官没有把他们的人命当回事,死光了回去再抽调同类人补充进来。

方重勇忍住内心的不适,看着王思礼从容指挥唐军,调度兵马出击,无奈的叹了口气。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作为策划战斗,指挥战斗的主将,身上的责任异常重大。稍有不慎,就会葬送成千上万的部下。

一个人只有一条命,死了便不能重来。没有读档,也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小心一万次都不算多,一次不小心,命没了就没了。

世间谁有不死光环,可以保证自己在战场上能活到寿终正寝呢?

想到这里,他面色发白,身上的冷汗都吓出来了。

中晚唐与五代十国的丘八们,常常行事猖狂而不计后果,未尝没有不做身后打算的原因在里面。

某些丘八们仅仅是因为赌博输光了就敢哗变,实在是因为刀口舔血惯了,穷死与被杀又有多大区别呢?

这些技战术娴熟,杀人技巧娴熟的丘八们,他们身无长物之余,一旦失去对死亡的敬畏,那么天下之大,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敢干的。

此刻站在这杀人如麻的战场上,方重勇亦是体会到了底层丘八们的悲壮。人命如草芥的年月里,哪怕是卑微的生命,也在努力喊出自己的绝唱。

唯一能活着的办法,就是爬上军队的高层,那样死亡率会大大下降。

“等待在未来之途的会是什么,我不知道。不过,肯定是与和平、善良、正义完全无关的东西吧!”

方重勇嘴里念叨得前世不知道从哪里看来的名人名言,觉得安放在此处,当真是恰如其分。

耳边传来远处的厮杀声,渐渐变成了无助的哀嚎。

……

一天的紧张厮杀结束了,方重勇拖着疲惫的身躯,坐在沙州府衙大堂的主座上。他现在还根本不能休息!

豆卢军军使王思礼,以张悛为首的本地大户代表,全都在这里落座,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历史上不少沙场之人都是半场开香槟浪死的,也有不少主将是错失乘胜追击的时机,而被对手反杀的。

现在的情况是,这场战争不但没有因为白天的大胜而结束,反而因为视野的拓展,而变得更加深不可测。

沙州小城已经解除了围困,要不要乘胜追击,解除罗城之围呢?

沙州以外,会不会有吐蕃人的援军赶来呢?

“据俘虏交代,这次我们交手的对象,是十多年前被信安王殿下带兵打残的吐蕃大同军。

乃是重新规建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强。

某以为,吐蕃军精锐,并不在此,所以我们可以与罗城唐军里应外合,绞杀河对岸的吐蕃军。”

王思礼沉声说道。

原来阿娜耶的父亲还挺猛的啊,当年只怕也快六十岁了吧?

方重勇心中碎碎念,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的点点头。

当年阿娜耶她爹吊打了大同军,如今她的男人又吊打了新规建的大同军。不得不说,这河西土妞跟吐蕃大同军还挺有缘分的。

“本官以为,派人去罗城,打探一下情况比较好。我们对罗城外那支吐蕃军不了解,贸然行动,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目前看来,瓜州肯定已经沦陷,故而河西边军的援军迟迟未来。我们既然已经赢了一阵,便要稳扎稳打才是。”

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并不同意王思礼的看法。

“使君,士气可鼓不可泄啊!”

王思礼恳求道。

正在这时,一个斥候急急忙忙的跑进来,对着方重勇拱手行礼,大声禀告道:“方使君,河对岸的吐蕃人,正在撤军!”

一听这话,大堂内众将顿时如同炸开锅一般,开始议论纷纷,躁动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