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盛唐挽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69章 回望长安绣成堆(本卷完)(2 / 2)

作品:《盛唐挽歌

路线开发得非常成熟,自汉代以来便被开发出来,其间偶有变更,最终在唐代被固定下来。旅途大体上安全,沿途都有官府开办的驿站以及民间开办的“铺”以供来往人员补给。

他们一行人就阿段一个护卫,看上去确实寒酸了点。崔乾佑已经跟着王忠嗣一起去河西赤水军了,因此不跟方重勇他们在一起。

一行人进入马嵬驿,驿卒一听说方重勇的官职,连忙热情接待。他们这些人,都是见惯了大人物的。

如果一个人有很大的实权官职,又带着很高的虚职,那么毫无疑问,这种人都是朝廷的高官,随行人员往往多达数十人甚至上百人。面对这种贵人,驿卒当然要跪舔!

而当一个人只有很高的虚职,却没有什么实际职务的时候,就得当心点了,很容易被打眼。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都是身份尊贵。他们没有实际职务,只是因为朝廷没有适合他们的差事而已,往往身边的随行人员也很少。

中唐以后,唐朝中枢派遣地方官员的时候,就曾经不止一次出现过“实职不够,虚职来凑”的情况,足以见得虚职也不是完全是“虚”的。

怠慢了这种“高虚职”的人,将来人家报复起来,整一个驿卒真就一句话的事情而已。

“这马嵬驿,可以题诗么?”

方重勇好奇问道。

“瞧您说的,当年金城公主远嫁吐蕃时,张说张相公就在马嵬驿留诗一首,那,墙上挂着的便是。”

驿卒指着驿站大堂的木墙上挂着的一大堆木板,放在最显眼位置的,就是前任宰相张说的诗。

诗是大唐的文化产品,凡是有头有脸的地方,都以留一面墙挂诗为荣。唐代诗人们,也是争相在这种“题诗墙”上留下自己的墨宝。

“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

春野开离宴,云天起别词。空弹马上曲,讵减凤楼思。”

“郎君,感觉这个诗还不如你写的呢。”

方来鹊不屑说道。

驿卒只当自己没听到这句话,事实上,就他所知的,就已经不止一个人对这首诗看不惯了。

但别人看不惯是一回事,前宰相的诗却不是他这个驿卒可以点评的。

“拿笔来。”

方重勇对驿卒说道,很快,对方便拿来了一块木板还有毛笔过来。

“玉颜虽掩马嵬尘,冤气和烟锁渭津。蝉鬓不随銮驾去,至今空感往来人。”

落款“无名氏”。

四句写完,方重勇将其递给驿卒说道“挂起来吧。”

“诶,好,好。”

驿卒心里古怪,长安的文化人多,来往之间,驿站的驿卒没点文化肯定也伺候不好这些要求多又矫情的文人。只是这首诗……他看不懂啊!

驿卒走后,方来鹊凑过来疑惑问道“郎君,我没看懂呢。”

“没看懂就对了。”

方重勇叹了口气,谁又能想到,十几年后,安禄山幽州起兵,一举攻克长安,李隆基仓皇逃亡蜀地,并在马嵬驿赐死杨玉环呢!

令人不胜唏嘘。

环环跟着寿王不是挺好的么,基哥横插一脚,自己也没落到好。

何必呢。

正在这时,驿卒又将一块木板挂上了墙。只见上面写着

“饯君嗟远别,为客念周旋。

征路今如此,前军犹眇然。

出关逢汉壁,登陇望胡天。

亦是封侯地,期君早着鞭。”

标题是“独孤判官部送兵”。

简单的说,就是写诗的这个人,给一个姓独孤的判官写送别诗,两人现在都在马嵬驿。从诗里面的细节看,这个姓独孤的判官应该是要奔赴河西,又或者是西域。

看得出来,这位诗人,日子过得挺不容易的啊。舔这位判官已经舔成这样了,方重勇忍不住一阵摇头叹息。

想想也是,唐诗当中,类似的送别诗数量多到不可计数,质量高的却很少,甚至都已经成为官员们迎来送往的“固有节目”。

不过,虽然送人和被送的那个人都要写诗当做应酬,但很多时候都是跪舔的那个人费尽心思写一首,而被舔的那个,随便写一首就打发了。

当然了,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说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是这位家资不菲的县令汪伦,请李白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才留下了李白的墨宝,得以传于后世。

要不然,后人谁踏马知道汪伦是谁啊!

连《刺史考》都上不了的人物。

不一会,有个中年人又在上面补了一个落款高适。

“原来是高适啊。”

方重勇看到这首诗居然是高适写的!

那就难怪了,他恍然大悟,此时任何一个河北士子,要往上爬的话,都要跪舔权贵,因为上升通道基本上都被堵住了。

身为河北士子,有才无门路,只能四处找门路。姿态低一点写诗跪舔判官这种边镇中级官员,实际上并不过分。

一个判官不算什么,可要是舔了一百个类似官阶的官员呢?也无所谓么?

只要舔的人数量够多,也能弄出波澜!

高适这样做,除了有些丢面子外,足以形成一道强大的关系网,一旦有事,就能削尖脑袋进入那个曾经“可望不可及”的权贵圈子。

当然了,正常情况下,即使和这些中层官员打好关系,也很难在官场上有所寸进。大唐官场的规矩,至少现在的规矩就是一百个鸡蛋加起来,也抵不过一块石头。

宰相一人的推荐,远远胜过一百个判官的联名信。

混官场有时候很容易,混官场有时候又很不容易,关键看伱出身如何了。

方重勇想想自己什么也没做就可以升官,以及高适这样四处卑躬屈膝的与各级官员打好关系却不得寸进,心中忽然有种荒谬之感。

“去那边问一下,就说幽州节度使方节帅之子方重勇,想请他们吃一杯水酒交个朋友,问他们愿不愿意赏脸屈就一下。”

方重勇将方大福叫来,在他耳边轻声说道。(本卷完)

(下一卷汉唐雄风,半在河西)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