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盛唐挽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67章 看不见的困境(2 / 3)

作品:《盛唐挽歌

李林甫脸不红心不跳的就把牛仙客往死里坑。

关键是,这一切都符合朝廷的规章制度,牛仙客工部尚书的职务再加个差遣“招抚使”,就可以开搞了,根本用不着多麻烦的程序。

你是朝廷的大臣,六部尚书。让你去招抚胡人怎么了,是配不上你,还是不想去?

官字两个口,别说牛仙客只是个没有后台的“老实人”,就算他跟郑叔清一样油滑,也逃不过这样的差遣。

招抚杂胡在边疆落户,成了自然是大功一件,但谁说那些杂胡们就不能看朝廷的使者不顺眼,一刀将其剁了呢?

只能说李林甫整人的手法实在是太高明,令人防不胜防。他都不需要红脸,也不需要去进谗言,就能把一个朝廷高官给坑死。

“那就派牛仙客去。不过哥奴,朕觉得,不能立寿王为太子。”

李隆基忽然转换话题,面色肃然说道。

“寿王仁而爱人,乃是太子的首选,请陛下三思。”

李林甫面色平静的叉手行礼,看不出心中是如何想的。

“罢了,此事以后再议。上次你对朕说的,王忠嗣与忠王交往过密,所以不便为龙武军左军将军。朕这两天想了想,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

所以朕将他调离长安,去赤水军中任职,你以为如何呢?”

李隆基一边用手掌拨温热的泉水,一边轻松写意问道。

“微臣没有异议,此举甚好。”

李林甫微笑行礼道。

“方有德上书,建议乌知义为龙武军左军将军,你以为如何?”

李隆基再次发问。

“微臣以为,御史中丞李适之,可接替乌知义平卢节度使之职。”

“嗯,朕也是这么认为的,那你就负责起草诏书吧。”

处理完了政务,李隆基有些疲惫的摆了摆手,李林甫穿好衣服就离开了汤池,坐马车返回长安了,一刻都没有多耽搁。

不经意之间,他已经把皇甫惟明、王忠嗣、牛仙客、李适之这些人全部都赶出了长安。剩下的,就是用洛阳含嘉仓的事情,慢慢钝刀子割肉了。

现在长安的中枢,大半都是他的人,李隆基也默许各路人马在外公干,不干扰李林甫施政。

修长安到洛阳之间的运河,改革现有的法律条文,将不合时宜的删掉,逐渐将租庸调在税收中的比例降低,慢慢增加户税来补齐差额。

李林甫心中盘算着一件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租庸调的户籍,一年比一年假,逃户一年比一年多。越是逃,加到不逃之人身上的租庸调就越多,然后逃户就更多,反正账册都是假的,地方官吏也是没办法。并非每一个地方都如夔州那样是商埠,可以轻松用商税补齐差额。

国家的用度也一年比一年大,府兵番上的比例越来越少,兵部那本账册,已经不对士卒的出处用府兵来标定了。统一都是“长征健儿”“团结”这样的字眼。

就连龙武军都不是府兵的构成。

募兵的军费一年至少得一千万贯,占中枢开支的大头,远远超过了开元初年的两百万贯。

李林甫心里想着一件又一件麻烦事,似乎哪一件都不好解决。

“圣人的摊子铺得太大了啊。”

马车里,李林甫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

洛阳城内,鹅毛大雪同样一片一片的落下。

此刻郑叔清站在这座宏伟的粮仓跟前,内心复杂。一肚子苦水不知道要跟谁去发作。

因为郑叔清发现他好像被李隆基或者李林甫给坑了,但却又没办法挽回局面。

还好现在是冬天,不是收粮食的季节,还有时间可以想办法。若是到了明年初夏还想不到好办法,那他这个户部侍郎,就真的当到头了!

含嘉仓是大唐第一粮仓,巅峰时期,储存了大唐一半的国家储备粮。

它的的确确是威震四方的巨型粮仓,天下无出其右者,至少曾经是,甚至十年前乃至五年前都是,但现在已经空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