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盛唐挽歌 / 章节正文阅读

唐和盐,百姓不能承受之重(2 / 3)

作品:《盛唐挽歌

大体上分为三种

1、实物税租用盐池盐井进行开采的盐户,开采3石盐,就要交1石给官府。而这1石盐,则是进入常平仓,以供军需或者抑平市场盐价。

2、力役税官方开采的盐池盐井,里面的劳工,以劳力抵偿租庸调。

3、货币税民营盐井或盐池,一般背后都是大世家大豪强。

有据可查的信息,是开元十年,就已经在实行这种税收方式,但税率很低。真实情况,收税的时间,一定会提前。

第三个谬误大唐朝廷都是蠢猪,居然不知道用榷盐法。

实际上大唐的政策制定者们不仅不蠢,而且还知道“试运行”与“经济特区”的概念。早就做过榷盐法的政策试验。

然后他们得到了一个让几乎让自己崩溃的结论

经济中心的关中与河北,食盐来源的盐池盐井盐场,绝大部分,都是官营的!榷盐法几乎无法实施!

具体来说,这几大产地,就是河东盐池,河北长芦(沧州)盐场,以及凉州盐池。

官方盐池,自己给自己收税,那钱从哪里来呢?

如果加税,这些钱依旧会间接推高官府采买成本,左手倒右手的经济游戏,在封建时代除了增加行政成本外,没有任何意义。

安史之乱后,与安史之乱前,大唐经济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没错,大唐失去了河北!失去了足以供养几百万人吃盐的长芦盐场,同时凉州还被吐蕃攻克,河东亦是处于战火之中。

也就是说,刘晏实施“科学榷盐法”的经济前提,是大唐失去北方的三个主要盐产地,大型国营盐场不复存在,不得不从江淮那边大力发展私营盐场。

很显然,在安史之乱以前,并不存在这个前提。

第四个谬误在安史之乱前,用中唐的“科学榷盐法”,可以实现财政大补而不损(或少损)民生。

这个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要弄明白盐税的本质,就要把盐和税两者都分析透彻了。盐是税的载体,盐必有“盐税”,但“盐税”不一定需要盐。

看明白这个问题,剩下的就好理解了。

中唐之所以可以实行榷盐法,其实是因为大唐经过战乱,原有的户籍体系完全解体。换句话说,大唐账册上只有一千万人实际缴租庸调,而收税却还是按六千万人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