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贡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五十三章 非他莫属(1 / 2)

作品:《大明第一贡生

除了王鏊有入阁的顾虑,程敏政也有。

这天张周到翰林院,趁着午休的时候,算是来帮忙校对《大明会典》的,程敏政本还在跟几个修撰、编修探讨增改目录的事,听说张周到来,程敏政作为执行总编,不得不过来跟张周相见。

「人手少,事忙,甚至有点忙不过来了。说起来,介夫很快就要回朝了,听说已经在回来的路上,等他回来后,人手就不必如此紧张了。」

程敏政在张周面前,不加隐晦就把杨廷和给提出来。

在张周看来,杨廷和算是翰林院中层之中比较吃苦耐劳,且有能力的一个,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何将来能崛起的人是他杨廷和,而不是旁人。

张周道:「听说程学士你,最近又见了不少来客,没有顾虑吗?」

「呵呵,性格使然,有客来见,但凡不是来有事相求的,不见总觉得不好,在京为官,想要彻底跟官场中人远离,也是不现实的,怎么说同僚之间的拜访,总该给几分颜面吧?」

程敏政说此话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张周也没什么好评价的。

程敏政本来就是个外向的人,且随心随性,要说程敏政对官位非常痴迷,也不至于,这种人也是随时可以撂挑子不干的。

但说他完全不想晋升,也是不可能的,当官的,谁不想做更高的官,掌更多的权?

不是人人都是陶渊明。

且就算是志在山水田园的人,很多时候也是官场不得已而为之,说好听的是不在意,其实更多时候是追求而不得。

「如今能参考的书籍,有四五百本,很多修撰的书,其实都难以继续,就在于孤本太多,而藏家不知在何处,有的明知在何处也因为路途遥远而不好求访,且往往求访而不得。」

程敏政也是个学术派的精英,在翰林院修撰书籍这方面,程敏政也比较恪尽职守。

最近以为要编撰《历代通鉴纂要》,涉及到很多古旧的书籍,程敏政也为此发愁。

张周道:「吏部那边的差事,最近如何?」

「也还好。」程敏政说话时有些底气不足,「都一样,都一样。」

其实张周早就知晓,在程敏政重新被调回翰林院之后,程敏政兼任的吏部左侍郎差事非常懈怠,也是因为吏部尚书马文升不肯放权。

程敏政作为曾经为官有过「污点」之人,不会再被传统文臣当成是将来不可或缺的朝廷栋梁,对他的疏离是从点到面的。

程敏政或许也正是因为知道自己不得传统文臣的欣赏,有些不得志,才会寄情于翰林院里修书校对等事,且因为他才识渊博,至少在这里没人会轻视他。

……

……

二人一起到了茶水间。

也没旁人在场,名义上就是说说修书的事,其实还是谈谈程敏政的未来。

「程学士,最近陛下有意让翰苑中人,推举出新的入阁人选,你听说过这件事吧?」张周问道。

程敏政微微一笑,倒显得老脸挂不住,道:「听是听说了,但跟老夫似也没多大关系,人老之后在意的事情也跟年轻时不同,其实现在就挺好。」

不争?

张周都觉得,程敏政是明知道争不过,而故意不争。

「那程学士知道,现在入阁呼声最高的人是谁?」张周问出个很敏感的问题。

照理说,同是在翰林院体系内,去评价「队友」,还是在旁的同僚面前去评价,总归是犯忌讳的。

你说他呼声高,可我还觉得另一个人呼声高呢,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故意挑事吗?

要是旁人问程

敏政这问题,他完全可以选择避而不答,或者说旁人也不会这么问,只有张周会问出如此让程敏政觉得不自在的问题。

还非回答不可。

因为张周很多时候,代表的是皇帝,且张周对他程敏政是有恩的。

程敏政试探着道:「是王济之吗?」

「是。」张周的回答很干脆。

「也是。王济之才华和能力都很好,且他懂得隐忍,但凡是在翰苑中的人,没有一个像他这样能做到面面俱到的,自愧不如啊。」程敏政此时反倒没那么拘谨了,好似在说,只要不是我就行。

张周道:「但王学士的顾虑,似乎很深,对于入阁的事充满纠结,就算是陛下让他入阁,他或许也会推辞的。」

「什么?」

程敏政皱眉。

王鏊是这么矫情的人吗?

让他入阁他还推辞?

等等,这话为什么要说给我听?

在程敏政疑惑的目光中,张周也把话题继续了下去:「所以连陛下都在考虑,或是王学士入阁这件事,在眼下并不合适。」

「不变了?」程敏政问话的意思,是找人入阁这件事,就这么半途而止了?

张周摇摇头道:「陛下的意思,是如今内阁三位阁老,每日工作繁忙,有时也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对部份事情有所懈怠,必须要有人能直面去帮他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需要把一些差事甩给很多阁部之外的人。」

程敏政这下不想说什么了。

他似乎听出一些苗头。

张周道:「程学士,你是不是觉得,我作为翰林院中人,不该知道这么多,也不该跟你说这些?」

「嗯。」程敏政性子比较直,点了点头,意思是你就不该知道不该说。

张周道:「可陛下就是跟我提了,尤其让我推举一下新的入阁人选,你放心,这是在乾清宫议事的时候提出来的,我怎么也算是入值上听处,有时候给陛下一些顾问意见,也不算僭越。」

「呃……」

程敏政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接茬。

张周叹道:「王学士固然是好,但既然王学士对入阁之事抵触太深,那我所能想到的,除了那位尚未回京的杨翰林,再就是梁翰林等人,听说靳翰林的学识和能力也都不错,还有王华王学士……」

程敏政听张周说了一圈,提到了杨廷和、梁储、靳贵、王华,就是没提他程敏政,连他自己都有些着急。

「其实还有几人。」程敏政提醒了一下。

他当然不是在提醒是自己。

在程敏政看来,张周提的这几个,似乎还是有些「偏颇」的,因为如今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可不是这几人,而是另外几个。

张周所提到的几人,更好像是翰林院的中层官员。

而比如说是焦芳、张元祯、张苪、刘机、江澜等人,这些人在翰林院中也都算是元老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