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贡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九十四章 穷寇必追(1 / 2)

作品:《大明第一贡生

宁彤不想当笼中鸟?

那也要看是金笼子还是铁笼子,如果是皇宫这座金碧辉煌的笼子,进去了能当皇妃,可真不是谁想去就去的。

张周对朱凤的话不以为然,不过对于这对曾经小夫妻的相处方式,他还是觉得很新鲜,难得在这时代还有理解女人的男人存在,虽然这种“理解”,其实是建立在非一般关系的基础上。

大概是闺蜜情深吧。

张绿水和小长今上来敬茶,张周也没多加指点什么,还未等二人退下,门口就有动静传来,刘贵立在门口给张周打个眼色。

张周道:“知节,你看我可能有客人要接待,就先不多陪你了。你们两个也下去吧。”

张绿水似乎本来是准备了“节目”的,或者说是,最近好不容易见张周一次,总要发展一下“红颜祸水”的能耐,试着去让张周接纳她,并让她有机会染指戏班之外的权力。

可惜……

“没事,我先用饭。”朱凤道,“张兄不必管我,我吃完你没回来,我就先走了。”

张周笑了笑。

朱凤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也不是那种狗皮膏药,不过这会让他觉得有点亏待朋友。

但张周再仔细瞧了一下朱凤,心说虽然自己发迹也算是朱凤给带路出来的,但彼此之间互利互惠,没有谁亏欠谁的问题,剩下的相处方式,那就是怎么自在怎么来了。

大概朱凤自己也不喜欢那么多束缚人的繁文缛节。

……

……

戏楼二楼一处特殊的包间内,李荣带着笑容,身后跟着牟斌。

东厂和锦衣卫两大头目同时出现在张周面前,也让张周明白事情应该不会太小。

“两件事。”李荣做了开场白,“陛下给曾在辽东的任良、张玉,都定罪了,任良发配江南,而张玉,诛!其二人党羽,论罪行轻重,或革职为民,或抄家,或降职、不纠。”

一直悬而未决的辽东案,暂时算是告一段落了。

张周本来就没怎么用心,所以他对于皇帝怎么惩处这群人,也没什么特别的看法。

张周笑道:“李公公现在也要过问此案了?”

以张周的意思,此案之前牵扯到了韦彬甚至是司礼监其他人,你属于回避之人,现在案情有结果的时候,你却跳出来了,难道是因为这次的惩罚算是“从轻发落”,你对韦彬他们也算有了交待?

李荣道:“钦定的案子,咱家只是来给先生传个话而已。先生调查此案,也算是劳苦功高。”

“不敢当。”张周道,“没出什么力,不都是锦衣卫的人在查吗?”

牟斌只是抱拳拱手,没说什么。

李荣马上改换了笑颜,道:“第二件事,涉及到西北战事,石沟城的战事已经有结果了。”

“是吗?”张周道,“是出了状况?为何不上来就说呢?”

言外之意,这么大的事,你应该放在辽东案之前说啊,怎么能放在后面呢?

李荣赶紧道:“先生误会了,正因为是战果斐然,这才放在后面说,要是有什么大的偏差,咱家还不赶紧跟您请教?先生也不必多虑,陛下今日并未有召见您的意思,明日一早……朝堂上说便可。”

随即李荣拿出了由朱祐樘交给他,再由他转交给张周的奏疏,分宁夏和陕西,上了两道。

第一道是杨一清的奏捷公文,还有陕西监察御史施翰以及刚从山东右布政使调任陕西左布政使的王珣所上的佐证公文,将石沟城一战的战果做了大致的总结。

李荣道:“杀敌一千余,加上之前花马池一战,已经过两千了。此战可说是大获全胜。”

张周皱眉道:“始终还是不尽如人意啊。”

李荣笑容有些尴尬。

关键时候,还是要替皇帝吹吹牛逼的,就算只杀了两千,那也是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了,简直可以把“孝宗”变“武帝”的大事了,可到了您这里……轻描淡写说不尽如人意。

既然不满意,你怎么不自己上呢?

李荣一边在腹诽,一边笑道:“自然比不上张先生,还有新建伯,这次只能说条件有限。陛下在得悉保国公所部一直迁延不进,错失了扩大战果的机会,也是非常愤怒,要不是顾念到现在战事未休,或就直接卸了保国公的职位。”

张周道:“保国公没上奏吗?”

“呵呵,没有。”李荣回答也直接。

本来归朱晖调遣的各路人马接近五万,这一战应该由朱晖来主导,结果两场大战下来,朱晖全都是局外人,连李荣都知道,朱晖以后这是混不下去了。

“对了先生,永康长公主府的那位崔驸马,这次可是受到了杨中丞的极力推崇,他以四百将士领兵杀退近万鞑子,并斩获数百首级之功,如此威势堪比当年的冠军侯,要不怎么说还是先生您慧眼识珠,一眼就把他给叨中了呢?”

李荣提到这里,大有为张周出一口气的感觉。

因为前日张周去清宁宫时,李荣跟萧敬都是立在一边,也都听到了当时的对话,也知道永康公主在胡搅蛮缠。

这下不用缠了……

以后崔元想在军中混,还不是要看张周的脸色?

现在你是立了功劳,战机是张周给的,如果只是个虾兵蟹将,你完全可以不在意张周是否给你资源,但以后还想封侯拜将,甚至成为大明军中赫赫的人物,那就非要张周力挺不可。

臭鱼烂虾都能给你培养成材,甚至被人夸赞跟霍去病相比,没了张周的支持那你屁都不是。

张周道:“大概是鞑靼急于撤兵,让崔驸马和襄城伯他们捡了便宜吧。”

李荣笑道:“怎能如此说呢?一切都是先生您布置得好,陛下在得悉此事之后,高兴坏了,拍着桌子说,这世上就算是不信谁,也要信先生您的眼光,之前就不必说了,就说这次所用到的几个人,都可算是撑住了大明将士的精气神,以后各边镇能用到的人越来越多。”

张周赶紧摆摆手道:“我只是提了提,还是陛下任人唯贤。”

“那还不是要先生您先把他们发觉出来?”李荣道,“就说这崔驸马,少了您……他……再有本事,那也没法出头。还有,但凡是经过您提点的,就算只是一般的良驹,也能成为千里马。您可真称得上是大明的伯乐了。”

张周道:“李公公,你这是把我捧到天上去了,不敢当啊。”

李荣继续笑着,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是在拍马屁,反而拍得很高兴。

那也是因为他从开始站队就站对了,完全不用跟萧敬一样还担心被张周排挤,或者是在皇帝那失宠。

“本来陛下要赏赐给先生一些东西,但还是一样,此战还未结束,鞑子只是撤走,或是如先生所说的,还不能完全尽如人意,或许后续还有战事发生,到那时……再斩获一些功劳,到时陛下定然会一并赏赐的。”

李荣还替皇帝说和了一下。

张周道:“赏赐什么的,都是身外之物,我一介寒儒,这才多久,就已有今天,还是要感念陛下的提携。”

李荣笑道:“所以说啊,这世上,要先有陛下这样的伯乐,才会发觉到先生这般的伯乐,陛下用好先生一人,由先生驾驭军中将领,战场上那就无往而不利了。”

这话听起来不错,但张周觉得,这是在提醒我,让我小心点,以后别擅权?

换做是萧敬说这话,张周肯定会往这方面想。

但要是李荣的话,张周就没那么多顾虑,主要是因为李荣的年岁在那摆着,且李荣此番重新回到皇宫当差之后,就一直小心谨慎,李荣暂时还没看出有刻意与他针对的迹象。

虽然从道义上来说,这群太监基本上都是站在皇帝一边的,别指望他们会对一个文臣真心真意。

“先生,咱家只是来提这两件事。”

李荣看时候差不多,也马上要告辞回去,“明日一早,午门之前,咱家会亲自引先生入宫,也会派车驾过来,先生明日早朝之后会被召见,先生有什么事的话,也先推一下。”

“嗯。”张周点头。

战事又过了一个关节,石沟城一战跟花马池一战一样,都是个不大不小的胜利,换了以前肯定这就是绝对的滔天大功了,但现在跟以前不一样,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对于胜利的期待值都更高。

张周知道,来日朱祐樘肯定还会揪着战局发展方面,问询于他。

……

……

李荣先回去了,而牟斌则没着急走。

牟斌过来,主要是将辽东案的卷宗给张周带来,名义上张周可以主持此案,但其实都是厂卫的人在负责,张周最后看看宗卷,最多是做到心里有数。

张周道:“我并不在三法司中,要过问此等事,力不从心。”

牟斌恭敬道:“先生您为兵部尚书,且入值上听处,辽东军务之事,关乎到大明军中的安稳,不由您过问,谁又合适呢?”

牟斌是识趣的。

别看锦衣卫在整个大明都很牛逼,但在弘治朝,锦衣卫还真是到了一定程度上夹着尾巴做人的地步,不在于别的,就在于朱祐樘对于厂卫体系并不太倚重,也因为朱祐樘太好说话了,跟大臣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好,性格也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