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贡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七十一章 出门一时难(1 / 5)

作品:《大明第一贡生

内阁值房。

西北的上奏如雪片一般传来,尤其是在四月初朱晖分五路兵马出关隘之后,三边总制秦纮对朱晖的这次出兵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但显然大明的兵马在陌生的河套场地内,想发挥出点水平来很难。

或者说是……像朱晖这样思维原始没什么远见的勋臣,难以在战场上取得什么战绩。

谢迁把几份从延绥过来的上奏,单独挑出来,看过之后放到刘健面前的案桌上,道:“出兵从偏头关到榆林卫,十几个主要的土堡,书面上报是四万六千多兵,分成五路,一路最少的不过两千兵,保国公一路是两万精骑,估摸着要二十几日能把东河套之地走一圈,目前尚未有任何战果传来。”

李东阳抬头问一句:“不是已有扰民的上奏?”

“呵呵。”谢迁笑了笑,“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这种事年年都不鲜见,也好在河套之地贼多民少,过去几年都说要移民于河套之地,但秦世缨只注重造车,此番在西北结寨连堡,好像比往常年疏忽了很多啊。”

最近都是谢迁出面跟军政体系的人联系,好像也把大明军政体系看透了一般。

秦纮上一次在西北时,可谓是意气风发,对于河套之地的防守还很用心,但这次过去之后,秦纮只注重经营眼前的区域,说是要在河套之地安民治军,但更多是干打雷不下雨。

刘健问道:“大同没有行军的动静?”

谢迁摇摇头道:“王伯安自从接手宣大军务总制之后,好像便偃旗息鼓,最近他对于军粮物资的筹措倒是很用心,接连以不符合他资历的名义,贸然跟朝廷提出不少‘非分要求’,不过也有一点好,大明从河套之地出兵,他卡在大同这一路,鞑靼想从东线调兵南下,只怕要琢磨一下会不会被他给断了后。”

李东阳道:“以总制宣府大同军务的身份,无论提出如何的请求,倒也不过分。”

这种时候,李东阳是愿意为王守仁说话的。

虽然王守仁看起来是由张周提携起来的,但传统文臣愿意把他当成一个可拉拢的对象,尤其像李东阳这样曾经很欣赏王守仁的,更是不想放弃这个人才。

“宾之啊,你说得对,换我在这位子上,我也会跟伯安一样,多提一些请求,到底三边重要还是宣大重要,本就难说,但换了旁人可不这么想啊。”谢迁感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