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贡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三十九章 攘于外,安于内(1 / 5)

作品:《大明第一贡生

内阁再没法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去将张周当成异类来排斥了。

连首辅刘健,都要考虑如何去跟张周于朝堂相处。

硬的不行,只会引来皇帝的疏离;软的更不妥,儒臣的硬骨头还是需要的……这就需要一个不软不硬的度。

刘健对李东阳的期待,那就是你以后要扛起对抗张周的大旗,还不能把这种对抗过分呈现于表面。

大概就在说,其实我也没有对策,一切的裁量度靠你自己来把控了。

接下来两天。

朱厚煊的病情逐渐恢复,除了还会呈现出一些轻微风寒的症状,已基本无大碍,连太医院的几位也都获准进去探望病情,但每次都让人盯着,好似生怕他们会再把没病的治成将死的。

朱祐樘自己则也有一些闲心,走出宫门,他要去做一件事,就是给他的爱妃挑选一块地方来修建行宫。

由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和司礼监太监李荣陪同他出宫,正好朱祐樘也想去散散心。

“京城倒是挺热闹的。朕好久没见到这么多人间烟火气了!”

朱祐樘看到市井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显得很感慨,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出宫门。

李荣笑道:“陛下,今年边疆频传捷报,鞑靼、女真等蛮夷皆都铩羽而归,如今正是秋收之后,百姓自然都出来走动,京师的早晚两市非常热闹。”

“嗯。”

朱祐樘只是点了点头。

往前走一段路,他才想起什么来,停驻脚步道:“但今年各处都是在奏灾啊。”

李荣一时间有些尴尬。

大明弘治十一年之后,呈现出了南涝北旱的状况,弘治十二年情况相对较好,但弘治十三年情况明显又有所恶化。

不过李荣到底是“老江湖”,他很快理清思路道:“本来历年灾情,朝廷在赈灾上多受边地用度之掣肘,但今年边疆各处,既有蔡国公统筹调运,于宣大等处重开商屯,又有秦制台于三边开荒拓屯,最重要的是陛下您倡导的节俭,令户部和各地的府仓有余粮赈济灾民,以至于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这才造就了如今京师的繁荣啊。”

“是吗?”

朱祐樘脸上这才有了笑容。

他可不是那种随便就好糊弄的皇帝,毕竟明朝多数的奏疏他是亲自过目的,尤其是重要涉及到灾情赈灾的,各地的上报就算是有司礼监和内阁处置,但大事一概都是要由朱祐樘过问。

不能说,大明一边在遭灾,你一边在他面前吹嘘什么太平盛世,他不信。

可经过李荣这一说,主要是陛下您和那位张秉宽的功劳,把西北被镇住,大明开销可以更多用在民生上,然后就换来太平了。

朱祐樘这一听,又觉得脸上有光,又觉得合情合理。

……

……

朱祐樘脸色好了,在京师游走时,也就兴致盎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