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襄王 / 章节正文阅读

(1 / 4)

作品:《红楼襄王

十月十九,神都洛阳。

随着冬日渐深,天气已是越发的寒冷,呼啸寒风席卷着各处街巷。

城南十里外一处别院内,此时正有文人雅士聚集,请了有名的清倌人来助兴。

官员私底下“大规模”聚集,在当下的大明并不多见,除非是特殊情况非常有必要。

比如当下,就处于“倒襄”的关键时刻,这些弹劾的中坚力量们,此时就聚集到了一起。

因有太子挡在前面,东宫一系只能被迫跟随,在朝堂上跟其余官员打得有来有回。

倒不是说东宫很强,而是参与弹劾的多数官员不愿伤及太子,所以有力气也发挥不出来。

用不太恰当的词来形容,这种情况叫做投鼠忌器。

在第一波弹劾风波起来时,太子本人亲自出面安抚众臣,让这些爱戴他的官员都很伤心,以为他背弃“操守”跟正道作对。

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件事乃是皇帝强压,于是他们就理解了太子的苦衷,并重拾信心开始战斗。

只可惜,皇帝本人根本不理会此事,只让太子一人出来挡枪,便让朝臣们有力气发不出来。

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拉锯战,朝臣们也不是全无收获。

比如朱景洪已被定性为狂妄暴虐,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典范,其名誉已完全被他们踩到地上。

现在他们聚在一起,就是商讨如何绕过太子,直接向皇帝弹劾朱景洪。

自世祖朱审焯中兴以来,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压得文武百官喘不过气来,串联弹劾这种“恶性事件”已极少发生。

然而极少发生,却不等于没有。

比如正统一朝,就已经发生了七八次,而最后发生的这一次,全部都跟朱景洪有关。

清倌人进行着优美的弹唱,一众士大夫高谈阔论着,现场气氛格外的热烈。

这些官员,多出自于都察院和六科,也就他们有这些闲工夫,来当所谓的中流砥柱。

而他们的聚会和谈论内容,也很快传到了皇帝耳中。

“唉……看来我还是太仁慈!”朱咸铭忍不住叹气。

太子艰难支撑到现在这一步,对他来说已经很不容易,朱咸铭也不会太让他难做,所以这一次他将主动出手。

“去请三位大学士来!”

“是!”

“再把李庆祥叫过来!”

听到前面的吩咐,程英知道皇帝是要阁臣去压,至于叫李庆祥这位北司同知过来,意味着皇帝做好了拿人下昭狱的准备。

陛下对襄王未免太过偏爱……程英冒出了这般想法。

作为局外人,且是皇帝身边的人,程英对这一切看得很明白。

“是!”

明天是十月二十,按惯例要举行常朝,这些人将在常朝发难,朱咸铭必然要提前做好准备。

在皇帝与阁臣们商议时,皇城之外的睿王府内,陈芷正在迎接一位贵客。

王府正门大开,一顶轿子被抬了进去,越过数道门禁来到了银安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