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 北国内讧(2 / 4)

作品:《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孙策额间青筋暴起,眸子如隼,择人而噬的盯着诸葛亮,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你是在羞辱我吗?”

闻言,诸葛亮不慌不忙的笑了起来,“吴侯言重,区区在下怎敢触怒吴侯虎威。”

言毕,他褪去笑意,一脸严肃的沉声道:“若是吴侯首肯,在下自有妙计助吴侯功成,若不成,零陵三郡尽可归于吴侯之手。”

孙策眸子一沉,这看着可不像是在说笑,他不由再次看向羊皮图纸上诸葛亮所指的地方。

这几个地方,无论是百姓、税赋还是钱粮府库,跟荆州都没法比。

可这里有一桩好处,那就是可以避免直面曹军挡道的战略冲突,同时也有了长驱中原的资本,不必被长江困守。

如果真的能拿下,让刘备去取荆州倒也未尝不可的。

随后,他就习惯性的看向了周瑜。

便见后者目光坚定,显然是赞同这个选择。

周瑜考量问题不会像孙策那样停留在郡县的富庶程度,更多的是战略意义。

刘备取下了荆州,自然也就无法避免的会跟曹军形成对峙状态,而己方呢,与吕林这对翁婿早就撕破了脸,绵延千里的水域哪里不是兵线所存呢。

这么换,勉强也算值当吧。

当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道义,刘备的身后有刘琦,他取荆州,确确实实要比孙策容易的多。

得到了肯定的目光,其他人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或许本身也夹带了对吕林集团的私仇在内吧,所以,孙策也很果断的点头,“不知先生有何妙计。”

诸葛亮嘴角微微勾勒,他知道,此行要做的事情,办妥了。

在诸葛亮绘声绘色的推演下,江东众人皆是颔首赞同的。

大概,也只有周瑜是面如沉水吧,目光中透着几分欣赏,诸葛亮当真有远瞻啊,刘备得此人,早晚会成大业的。

“若能如此皇叔尽可放心取荆州便是,我孙策断不会背后偷袭,当然,这是指先生今日所言不虚的情况下。”孙策颇为满意的看向诸葛亮。

“不敢欺瞒吴侯。”

诸葛亮拱手说完便转身退了出去,临别与周瑜目光交汇,彼此都露出会心一笑。

待得诸葛亮走后,孙策才合起了那张羊皮图纸,沉声道:“公瑾以为诸葛亮所说能行得通吗?刘备就那么点兵马,又要取荆州,又要分兵助我,有没有可能是在调开我的兵马?”

“主公可放心,如果刘备不能给一个满意的答复,就算他拿下荆州,也就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智者不为。”周瑜觉得像诸葛亮这样的聪明人是不大可能拿这种事情来画饼的。

“那便看看他有没有这个能耐吧。”孙策长舒了一口气。

如果到最后,真的各取所需,结果当然是孙策乐于见到的。

顺带也告诉天下人,这大汉皇朝,不是只有曹操和吕林两方人马的。

权弟、黄叔,此举若成,也算为伱报仇,为江东战死的子弟们出了口恶气。

颜良文丑去安丰这种事情,当然是林墨说了他们就照办的。

唯一的要求要把郝昭给带上,这一次平定乌桓三郡,郝昭的表现虽然没有郭淮这么耀眼,但也证实了他是可用之才。

哪怕是当年袁绍如日中天的时候,北国的将领如过江之鲫也不见得能有几个压得了郝昭一头。

林墨很痛快的答应了。

或许是林墨太痛快了,所以颜良又要求带上五千乌桓骑兵,被林墨眸子一剜后降价为三千。

说实话呢,林墨是不想给的,毕竟马上就要跟关中十部开战了,这些家伙穷是穷,可骑兵多的要命,尤其是当中的羌人部落,就跟乌桓一样善骑善射的。

但看到文丑也开口了,索性就做全他们吧。

于是,颜良文丑就高高兴兴的带着郝昭和三千乌桓骑射前往安丰接防。

至于赵云,老老实实的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