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阿房学宫!(2 / 2)

作品:《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也就这点出息了……”

赵郢没有搭始皇帝这话,怎么说,以子言父,也总归有些不妥。

始皇帝显然也没有准备让赵郢继续这个话题的意思,沉默了一会,始皇帝这才忽然问了一句。

“郢儿,你阿翁那边,你到底准备怎么安排……”

赵郢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手上动作不停,很是坦然地道。

“阿翁虽然没有直说,但这些时日,旁敲侧击地倒是给我透漏过几次他的意思——”

说到这里,赵郢笑道。

“他还是牵挂着他那个把上郡改造成鱼米之乡的事,想要回去做些实事……”

始皇帝闻言,微微点头。

自家这个儿子,在上郡的一举一动,怎么可能会瞒过他的眼睛?

怒归怒,恼归恼,再怎么不成器,那也是自己最为看重,一度希望他能成长起来,继承自己这个位置的嫡长子。

“他……”

说到这里,始皇帝的语气微微顿了顿。

“愿意做些实事,总归是好的……”

赵郢笑着点头附和。

“阿翁的才学见识,都是极好的,又肯俯下身子做事,原本就算是放到地方上,让他牧守一方,为一郡郡守,也都是极为妥当的,但……”

说到这里,赵郢停下了手上的动作,转到始皇帝的对面,看着始皇帝的眼睛,很是认真地道。

“但如今孙儿我监国理政,没有做阿翁的,反而低眉垂首,去给儿子做臣子的道理,故而,阿翁提了几次,我都未曾回应……”

始皇帝默默点头。

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才始终没有做出对扶苏的安排。

因为,现在,怎么安排,其实都有些不太合适。

最关键的是,自己这个儿子在民间声望极高,甚至不下于自己这个皇太孙,一旦放出去,被有心之人利用起来,对自己这个皇太孙就会变得极为不利。

“阿翁无论是才情学问,还是做事的能力,都是当世一流,他又是一个勇于担当,愿意出来做事的,原本,我还有些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安排他老人家,但最近反而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正要与大父商量……”

始皇帝有些意外挑了挑眉,下意识坐直了身子。

“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赵郢认真地道。

“大父,我有意汇聚天下百家学说,得天下英才能教育之,把阿房宫改建成天下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宫,成为天下求学之人的圣地,并以此为模版,在天下各郡县,兴建新学,教育人才……”

说到这里,赵郢目光越发明亮。

“我大秦若想长治久安,必须有自己的人才教育体系,必须培养出自己的人才,才能彻底摆脱天下豪门世家的掣肘,让我们的意志,真正贯彻到我们大秦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构想中,阿房学宫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始皇帝不说话,不过看着侃侃而谈,昂扬自信,已经能够在自己面前,从容布局的赵郢,心中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欣慰和感慨。

赵郢已经习惯了与始皇帝相处的模式,很是认真地道

“这处学宫,是我大秦人才培养的根基,关系到我们大秦的未来,故而,我认为,这处学宫的掌控者,必须有极高的声望,极高的学识,极强的能力,又必须对我大秦死心塌地,有着绝对的忠诚……”

听到这里,始皇帝对于赵郢的安排,心中已经隐隐有了几分猜测。

果然就听到赵郢语气认真地道。

“综上种种,这天底下,还有比我阿翁更加合适的人选吗?”

始皇帝沉吟良久,微微点头。

“善!”

说完,始皇帝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

“这样的话,你阿翁可为学宫祭酒,我大秦宗正可为政教,对学宫有监督巡查之权……”

赵郢闻言,不由多看了一眼始皇帝,眼中越发有了几分敬畏。

暗道,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可小觑,自己这边刚刚仿照大学的模式,设计了一个地位超然的超级学宫,这边接着就推出了一个辅助性的监督机构。

这不就是后世的教体局嘛——

按照赵郢原本的想法,自己这个大秦阿房学宫建成之后,统领天下读书之人,必然地位超然,但自家阿翁以长公子之身,充当阿房学宫祭酒。

不入品级,但位比三公。

地位尊崇,又不算是自己的臣子,恰好能解决自己与扶苏这种有些尴尬的关系。

有了祖孙之间这份默契,很快,被许多人暗中关注的长公子扶苏的去向就有了,即将出任大秦阿房学宫第一任祭酒。

听到这个任命之后,扶苏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沉默了良久。

不管扶苏内心作何感想,得知长公子这个结果之后,不少人却是真的偷偷松了一口气,就连远在上郡,接替扶苏的工作,一直带着上郡百姓,按部就班地修渠垦荒的郡守延和大将军王贲,都不由心中一松,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这已经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了,甚至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身为大秦的臣子,他们已经见惯了太多的血腥。

无论是当初始皇帝的生母赵姬,还是文信侯,又或者是后来的长安君,但凡牵扯到那个位置的争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皇太孙,仁厚啊……”

当天晚上,王贲和郡守延,两个人聚在一起,举杯庆祝,为长公子贺。

至于扶苏,第二天就夹着铺盖,轻车简从地去阿房宫报道去了。临走的时候,还特意带走了书房里那本高等数学,以及自家小儿子这段时间的课业,尤其是算学的课业……

身为慈父,岂能对儿子的课业马虎大意?

“以后,阿翁不在你的身边,你当时时上进,用功读书,切不可松懈大意——切记,每旬去山上学宫找我一次,我会继续亲自盯着你的学业……”

临走之前,扶苏语重心长,敦敦教导。

赵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