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民心如秤(2 / 5)

作品:《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那可就真是好人全是皇长孙殿下的,恶人全是自己这个做郡守的了。

赵郢闻言,这才明白两个人是啥意思,不由哑然失笑。

“两位不必为此忧心,这慈善堂,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我会在这边留下一点产业,办几个手工作坊,赚下的钱,除了维持作坊的基本运转以及扩大生产之外,剩下的钱财,会悉数投入慈善堂,用以维持慈善堂的这些运作……”

说到这里,赵郢语气稍微顿了顿,貌似随意地瞥了寻达一眼,笑着补充了一句。

“稍后我会让府上的人过来,专门处理此事,还望寻郡守能行个方便……”

一听到后续会有钱粮专门做这件事,寻达不由心中长出了一口气,哪里还会想这个慈善堂和作坊到底由谁负责的问题。

“如此,那就实在是太好了!”

说到这里,寻达几乎是拍着胸脯地保证。

“殿下只管放心,以后这慈善堂以及殿下的那些生意,下官一定会妥善看护,有什么问题,只管让您府上的人前来找我……”

赵郢笑着拱了拱手。

“那就向谢过寻郡守了……”

县官不如现管,哪怕他是皇长孙,若是巴郡的这些当地官员不配合,他这个寄予厚望的慈善堂,也会举步维艰,十分被动。

虽然只是途径巴郡,但这一次,赵郢也没有忙着离开,反而是在巴郡城外又多停留了几天。

在此期间,他亲自召见各县县令,学室先生,巴郡这边的说书郎,落实慈善堂以及免费推广教育和豫剧的事宜。

又亲自到附近县调查走访了一圈,确定了慈善堂在这边的下属作坊,以及相关生意的布置。

巴郡物产丰饶,不仅生产生姜、栀子等特产,而且朱砂、铜、铁、丹、漆储量也颇为丰富,但赵郢最终还是把目光落到了丝绸、桐油,以及寻常竹木编制的器物上。

如今西域已开,漠北也已经变成漠北三郡,这丝绸、瓷器和茶叶的需求量激增,选择丝绸,可以保证这慈善堂足够的利益。

至于桐油,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战略性资源。对于这项生意,赵郢甚至都没准备赚钱,而是准备作为一种战略储备。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竹木编制的器物,除了竹木在巴郡随处可见,资源丰富,价格便宜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它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生产方式非常灵活,可以在作坊集中生产,也可以拿回家自己加工。

赚钱不赚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扶贫!

古往今来,收买人心的手段,其实都非常的单纯,那就是让老百姓见到真真切切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