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熟视无睹的皇长孙(2 / 2)

作品:《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说完,作势欲扔。

惊似乎这才想起了船上似乎还有一个人,有些后知后觉地一拍大腿。

“啊,殿下,不是还有阿女姑娘嘛——你看,我这只顾着这美食,竟然把阿女姑娘给忘记了——啊,对了,阿女姑娘,你忙什么呢,怎么还不过来一起吃……”

赵郢也颇为配合地扭过头去。

“啊,阿女姑娘刚才没吃吗……”

阿女:……

“谁稀罕!”

心里这样给自己发着狠,但一双腿还是没志气地顺着香味走了过去,伸手接过了赵郢手中那只香喷喷的烤鱼。

看着这小丫头这别别扭扭的小样,赵郢嘴角的笑意不由越来越盛。

惊见状,颇为识趣地跑到船尾,装模作样地去钓鱼了。

此时,已经是月底,残月如钩,繁星满天,倒影在江面上,赵郢这只小船,就如同行驶在了漫天星河中。

让赵郢都不由恍然出神。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赵郢想起前世背过的这一首,忍不住轻吟出声。

正在忙着吃烤鱼的阿女,忍不住抬头看向赵郢,她虽然听不太懂这两句诗歌的意思,但却觉得无比的应景。

此时,繁星点点,水天一色,小船之上,灯火如豆,照在赵郢的侧脸上,越发显得赵郢英武不凡。

瞧得她都不由微微发怔。

“好诗!殿下这首诗,似乎并不完成,可有全诗……”

原本蹲在船尾,钓鱼打发时间的惊,忍不住扭头,看向赵郢。赵郢笑了笑,颇为随意地摆了摆手。

他刚才只是有感而发罢了。

到了他这种地步,早已经过了需要写诗装逼,又或者需要琴棋书画,来装点自己,显示自己才华的阶段。

自然懒得去抄袭,又或是篡改后世的诗词,来给自己装点门面。

见皇长孙殿下不愿多说,惊也很识趣地闭上了嘴巴,扭过头去,专心致志地钓自己的鱼,似乎盯得认真了,鱼就会自己上钩似的。

……

船头上,看着一眨眼,就把一条青鱼一扫而光的阿女。

赵郢目光平静,如同水中的明月。

“阿女姑娘,你可知,我为何对那些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阿女没有想到,赵郢会忽然给自己说起这个,顿时有些愕然,虽然没有接话,但却慢慢地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天下不平事太多了,姑娘这几日所见,不过是九牛一毛,而且,有些事,也未必真的如你我所见这般简单,我们只是从此路过,浮光掠影,就此一瞥。我乃是大秦皇长孙,如今的江南总督事,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朝廷的法度,未见全貌,岂可轻易置评?”

说到这里,赵郢颇为认真地道。

“而且,这些问题,犹如癣疥之创,即便是清除一处两处,也于事无补,那些人,罪不至死,即便是当着你我的面,跪地服罪,认打认罚,也不过是让你我痛快一时,自认为帮那些黔首解决了问题,内心沾沾自喜罢了。实则不然,等我等离开之后,那些人说不准会变本加厉,让那些黔首们更加难过……”

说到这里,赵郢忍不住悠悠地叹了一口气。

“这些腌臜的事情,有如光影,有光的地方,就难免会有影子,往后哪怕千年,恐怕也难以根绝。与我而言,与其自我感动,上去制止这些,不如静下心来,想一想,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些事情,从根本上避免,又或者是减少一些,让这天下再公平一点,也让这些百姓,更好过些……”

说到后来,赵郢已经分不清是在给阿女解释,又或者是说给自己了。

阿女虽然听不懂赵郢说得这些,但却听出了赵郢话里面对老百姓的善意,一时间托着香腮,不由听得有些入神。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人躲在船尾钓鱼,给自家皇长孙钓鱼的惊,已经不知不觉地站起身来,看着端坐在船头的皇长孙殿下,垂手而立,神情恭谨,一如在始皇帝跟前。

……

赵郢和惊三人,走得并不匆忙,但顺流而下,速度也并不慢多少。

等抵达长沙郡城的时候,也不过是用了七八天的时间。

在他的指示下,张良和锥古的队伍,可以保持着自己的速度,此时距离郡城,还有大概一天左右的路程。

虽然早已经换上了长沙这边的寻常服饰,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但赵郢和惊他们三人,还是太显眼了。

没办法,赵郢长得身高两米开外,相貌英俊,英武不凡,再加上久居上位,哪怕是刻意低调,站在那里,也有着一股子渊渟岳峙的气度,让人不得不敬畏三分。

一路走过,引得无数年轻女子,纷纷瞩目,甚至有些性子泼辣大胆的,还红着脸蛋,上前打听赵郢的家庭住处,姓甚名谁,瞧那架势,恨不得回头就能托媒人去自己家提亲,让赵郢不由哭笑不得。

惊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他脖子细长,看上去天然地带着几分笑意,看上去就跟瘦瘦的竹竿上挑着一颗笑眯眯的脑袋似的,异于常人。

至于阿女,就是太漂亮了。

哪怕穿着粗布衩裙,不施粉黛,也难以掩饰那种宛若空谷幽兰的姿色。想让人不注意都难。若不是看着身边的赵郢人高马大,阿女自己背后也背着长剑,估计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也得按捺不住心中的热情,过来打听这小娘子的家庭住处了。

对此,赵郢也没办法。

谁让自己长得这么好看,这么出众呢?

到了后来,实在是不堪其扰,只能让惊在路边买了三只斗笠,戴在头上,虽然看着怪异了点,但好在能够遮挡一下视线,不至于时不时就有年轻男女,过来骚扰。

这个时代的年轻男女,尤其是楚地的青年男女,还是太热情了,太奔放了些,泼辣大胆,民风迥异于关中。

与南郡相比,长沙郡似乎反而要繁华一些,不过跟咸阳一比,还是差了些意思,尤其是落在赵郢这个看惯了后世都市的人眼中,那就更是寥寥了。

不过,赵郢却知道,这些江南之地的巨大潜力,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地方就会逐渐超越北方,成为中国真正的鱼米之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