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长孙,还是那个皇长孙!(2 / 2)

作品:《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鸿校尉来信说,逍遥生先生极有天赋,送来的这些资料,大多是靠了逍遥生先生的帮助——说是准备事后想向殿下讨个人情,看看能不能把这位逍遥生先生要过去……”

赵郢闻言,先是一怔,旋即想起逍遥生这货在自己面前招摇撞骗的场景,不由哑然失笑。仔细想起来,还真别说,这货还真挺适合干这个情报工作。

能高来高去,还能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装神弄鬼,骗起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行,回头我来安排……”

赵郢的观点向来很直接,那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既然逍遥生适合干这个,那就让他去干啊,反正有他小师妹在自己手上攥着,也不怕他跑路。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扭头瞥了一眼,依靠船舷,百无聊赖的阿女。

跟滑得跟泥鳅似的逍遥生相比,这姑娘不谙世事,简直就是一张白纸,他都想不明白,像这么极端的两种人,是怎么凑到一起做师兄妹的。

他很快回过目光,把注意力放到张良送过来的资料上。

这是一份关于长沙郡地方豪强实力的分析,以及在当地的风评和作为。赵郢看得很仔细,看着看着,忽然眉梢一挑,从一份资料中抽出一张小页。

张良见状,不由眼皮子抽搐了一下。

“这个云家,也算是家门不幸,偌大的家族,出了这么一个败类……”

赵郢饶有趣味地看着手头的资料。

提起几案上摆着的毛笔,在这份资料上轻轻地圈起了两个名字,然后轻轻地递给一旁的张良。

“把消息传过去,让他们试试接触接触这两个人……”

张良眼神微动,心中默默地叹了一口气,皇长孙,果然还是当初那个皇长孙啊。伸出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赵郢递过来的纸张,出去安排了。

……

临江楼。

长相俊美的景公子,耳朵微动,看向门扉,很快,门外就传来了轻轻地叩击之声。

“进来吧——”

看着轻轻掩上房门的小厮,景公子神色平静地道。

“如何,他们怎么说……”

小厮看了一眼自家公子平静无波的眼神,知道自家公子已经下定了决心,再没有回旋的余地,这才神色恭谨地道。

“回公子,他们说,他们愿意给公子创造机会,但能不能成,全看公子,事后也绝不会承认与我们有任何的瓜葛,甚至,甚至……”

说到这里,小厮眼中闪过一丝恼怒。

“他们说,公子若是失败,他们不仅不会掩护公子撤退,还将亲自出手追缴我等,以证清白……”

景公子看着兀自怒气未消的小厮,不由哂然一笑。

“这有什么好怨恨的,他们能默许我在此,并且愿意给我创造一次机会,对我大楚王室而言,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小厮默然不语,只是冲着自家公子深深一揖。

“小人无能,必誓死追随公子!”

景公子仔细地盯着他看了良久,这才轻轻点了点头,上前亲手扶起这位跟随了自己多年的小厮。

“善!”

……

“善!”

听到郑皇后终于答应自己,替自己去催一催自家女儿与项羽的婚事,郑夫人顿时心中大喜。

笑盈盈地起身,冲着郑夫人躬身一礼。

“多谢皇后娘娘成全……”

这段时间,对于她来讲,几乎是风云突变。

自家原本就颇为看重的女婿项羽,忽然成了横扫漠北,平定草原的大英雄,并一举被封为郡守之职,让她彻底兴奋起来。对自己当初的眼光愈发钦佩,对自己选定的这桩婚事也愈发满意起来。

这么好的女婿,自然是落袋为安,哪里还肯继续等赵郢这个不靠谱的大侄子回来?

她不敢找始皇帝,但她也有自己的小聪明,很快就求到了郑皇后的头上。果然,成功了。郑皇后听到她的请求之后,几乎都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郑皇后见状,不由笑着摆了摆手。

“婉儿也是老身的嫡亲孙女,为她操持婚事,也是老身分内之事……”

说到这里,郑皇后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

“可惜,郢儿不在,若不是,这婚礼由他亲自帮忙操办,就更热闹了……”

郑夫人闻言一怔,强笑道。

“郢儿能在,自然是极好的,他是婉儿的兄长,又是羽儿的媒人……”

说到这里,郑夫人话锋一转。

“不过,皇长孙殿下虽然不在,虽然遗憾,但也算婉儿他们两个晚辈因祸得福了,不然哪能得到皇后娘娘亲自帮忙操持……”

郑皇后闻言,不由笑着用手指点了点郑夫人,笑骂道。

“就你这张嘴会讨人欢心……”

郑夫人算是她娘家的侄女,如今又是自己的儿媳妇,如果不牵扯到一些有的没的,她还是很乐意随手帮这么一个小忙。

尤其是子孙后辈成亲这种喜事,她更是喜闻乐见。

由皇后娘娘亲自出面,项羽和赵婉的婚事,自然很快就被敲定下来。刚刚封官进爵,走马上任雁北郡尉不久的项羽,再次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始皇帝亲自下旨,皇后娘娘亲自操持。

他即将迎娶始皇帝的嫡亲孙女,四公子高家的嫡女赵婉,一时间,成了大秦最让人羡慕的人生赢家。

就连心思有些沉重的项梁,这几天心情都颇好。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到了大秦之后,反而异军突起,短短数月,就成了大秦最显赫的贵族。

按照目前这种趋势,不需要多少年,自己项家就能重现当初在大楚的辉煌。

那真就是进可攻,退可守,比自己当初在会稽偷偷摸摸经营十余年才经营出来的局面,要强上许多!

自己,终于可以放下心来,静观其变了。

…………………………

西域。

随着刘邦终于成功完成敦煌——白龙堆——北河之间这段最为崎岖艰难的路段,并以少胜多,击败乌孙,令强大的乌孙也不得不暂避其锋之后,他兵力辐射之内的西域诸国,再无人敢静观其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