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榷商(2 / 2)

作品:《从光字片开始的影视诸天

“老吴那边待会儿我再给他打个电话,看看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谢谢徐县长,辛苦您了!”宋运萍对徐县长是真的感激,毕竟她的服装厂并非集体产业,徐县长却还是这么大公无私的帮助她,实在是让她有些感动。

“行了,徐县长都说他来想办法了,实在不行,咱们按照原来的计划发展就是了,大不了就是慢点。”王重安慰着还锁着眉头的宋运萍道。

将厂子的规模再度扩大,引进一批现代化的纺织设备,本身就是徐县长给宋运萍的建议,不然的话,按照宋运萍原本的发展计划,可没打算这么快就采购这么大一批设备。

徐县长有心想把晋陵县的经济搞起来,可手底下出头的企业就那么几个,小雷家的砖窑厂,施工队,再就是王重的制药厂和宋运萍的服装厂了。

可县里还有县里的砖瓦厂,施工队也不少,如今跟小雷家正竞争的火热,争抢县里那几个单位的建筑生意,暂时都没没有走出晋陵县的势头。

反倒是宋运萍的服装厂,去年就开始派人前往东海和金州,如今已经在东海和金州渐渐站稳了脚跟,锦绣服装已然走出了晋陵,作为晋陵县数一数二的本土企业,且在行业中是龙头老大的存在,徐县长当然乐得在自己的能力和职权范围之内推锦绣服装一把。

毕竟锦绣服装要是真的发展起来了,多交的那些税款,可都是交到县里的,增加的那些工作岗位,也能解决一批人的工作问题。

执政一方,说到底求的不就是让当地的老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未来可期吗!

徐县长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才会这么出力。

眼瞅着到了晚上,杨巡领着宋季山老两口跟小王远从外头回来,杨旭本来是建议去外头下馆子的,知道老两口担心他浪费钱,还特别建议找一个小馆子。

可宋母跟宋运萍却说,不如去外头买菜,到杨巡家里做饭去,正好也让杨巡尝一尝久违的家乡菜的味道。

东海离晋陵虽然只两百公里不到,可在饮食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

只因东海东临大海,是海港城市,这里的人们,平日里餐桌上的食物也多以海产品为主,在别的内陆城市价格昂贵的海鲜,在东海码头上,根本卖不上什么价。

尤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渔民们各自出海捕鱼,捕回来的鱼也能自己卖掉,渔民们的干劲自然也就更足了,这干劲儿足了,捕捞上来的鱼获自然也就多了,凡事都讲究一个物以稀为贵,这东西一多,价格自然上不去。

杨巡在东海住了也有几年,勉强也算是半个东海人了,见宋母跟宋运萍如此坚持,也不再拒绝,领着他们就奔着菜市场去了。

不过因着时间太晚,众人到了菜市场也没剩什么好东西,只挑了些别人买剩下的边边角角买了回去,到了杨巡家后,宋运萍跟宋母便主动进了厨房,把外边留给了杨巡跟王重他们几个。

“你这么大的老板,就住这么简陋的地方?”王重看着几近家徒四壁的房子,笑着问杨巡道。

倒不是这房子有多差,两层的老式民房,杨巡都给租了下来,空间倒是够宽敞,就是里头没啥家具,显得家里有些空旷。

杨巡也笑着道:“我一个人在这边,平时连饭都不怎么做,有个能睡觉的地方就行了,哪有那么讲究。”

“你自己不就是卖录像机跟录像带的吗,怎么也弄台电视跟录像机回来?”宋季山也忍不住好奇。

杨巡道:“录像机跟录像带公司里多得是,家里就懒得摆了,而且这两年一直都忙着工作,在家里住的时间也不长,很多时候,我都是直接睡公司的。”

“难怪你小子能发财!”王重笑着道:“就冲你小子这股劲儿,这财也该你发。”

杨巡笑着道:“我就是小打小闹,哪能跟你和我姐比!”

“今儿你们不是去看机器了吗?看得怎么样了?”杨巡岔开话题的同时,顺势问起了王重跟宋运萍今日的收获。

王重道:“差不多了!等徐县长那边商量好应该就能有结果了。”

“姐夫,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这几年也攒了点钱,要是钱不够了,有用的上我的地方,你和我姐尽管开口,千万别跟我客气!”杨巡是个知恩图报的,而且他自己就是在生意场里打滚的,知道采购大型设备这种事情,需要的花费绝对不少,这才主动开口。

王重笑着道:“你有这心,我跟你姐已经很欣慰了,等徐县长那边有了回复,要是真的缺钱,我们再找你。”

王重也并未一口就把杨巡给回绝了,毕竟也是杨巡的一番心意。

再说了,王重现在嘴上是答应了,可最后开不开口,不还是他们两口子自己的事情!

吃过晚饭,一家子人就回了招待所,刚走到前台,前台的姑娘就把宋运萍给叫住了,说是刚才有个姓徐的打电话过来,让宋运萍回来了赶紧给她回电话。

宋运萍一听是徐县长的电话,赶紧让父母先领着小王远上楼,自己则跟王重站在前台接待处,回起了电话。

电话很快就被接通,接电话的不再是秘书小刘,而是徐县长本人。

宋运萍赶紧给徐县长道歉,解释自己带着家人出去吃饭了,不在招待所。

徐县长自然不会介意,说让宋运萍不要介意,便直入主题。

“我跟老吴那边说好了,这批机器的货款,你们先结六成,剩下的四成,由咱们县政府这边帮你们担保,两年以后再结,至于补足这六成货款的现金缺口,我跟莫行长已经说好了,由银行给你们提供贷款,还款的期限可以稍微长一点,利息也可以低一点······”

骤然听到这个好消息,宋运萍高兴的差点没尖叫出声,强忍着激动,千恩万谢的感谢着徐县长。

“具体的细节,还得你们回来一趟,咱们坐下来敲定好之后,再跑一趟东海,跟老吴他们厂把合同签了,到时候再把机器给拉回来。”

这么短的时间,徐县长跟吴厂长他们商议的当然只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涉及这么大的资金,这么多的设备,这么多的单位,具体的细节当然要反反复复的仔细榷商清楚,免得有什么错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