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章 冯化成(2 / 4)

作品:《从光字片开始的影视诸天

“你的诗集呢?”王重再度追问:“没出版吗?”

“出版是是出版了,就是销量不怎样!”王重这个问题,无异于是在冯化成的伤口上继续捅刀子,撒盐。

就是冯化成最风光的那几年,他出版的诗集销量也一般般,而且一首高质量的诗,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来的。

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那突如其来的灵光一闪,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缺。

俗话说的好,钱是男人胆,这话虽然糙了点,可理却不糙,要是冯化成能像王重那样,月月稿费不断的话,那他当初在燕京的时候,也不会为了和周蓉安顿下来,就跑去图书馆上班了。

也不用挤在那个想面包房一样十几平的小小宿舍里头,更不用为了保持周蓉的生活质量,把女儿丢给王重,而且一丢还是这么多年了。

现在也不用跟着周蓉挤在周蓉的宿舍,周末也不用为了女儿团聚,就跟周蓉跑回光字片,跟周蓉的父母挤在一块儿了。

想起这些,看着对面衣着打扮都十分得体的王重,冯化成想起了当初在燕京的时候,他和周蓉挤在那个只有十几平的宿舍里,王重却带着一大家子人,住在房间宽敞明亮,屋舍众多的四合院里。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

冯化成这回儿才品出味儿来,王重领着一大家子人去燕京的时候可是78年,那会儿过得还是计划经济,衣食住行全都是要票的,吉春的票据在燕京根本就没法用,而除了王重之外,李素华他们根本领不到燕京的票据,只能用钱换,或者去鸽子市买。

就那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到王重毕业的时候,计划经济可还没结束,在这种高强度的压力之下,王重还能坚持完成高强度的学业,而且还带一家人活的好好地,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不说一日三餐顿顿有肉,但每天都能见到荤腥,孩子们还能经常吃上零食,每年给孩子们连带冯玥的新衣服也从来没有断过。

想到这些,冯化成顿时心中生出一股浓浓的惭愧。

看着对面神色略显有几分落寞的冯化成,王重道:“知道上个月我们杂志社一个普通编辑的月工资是多少吗?”

回过神来的冯化成摇了摇头,他在吉春没啥熟人,也就一个邵敬文,关系还算可以,但也仅仅只限于普通朋友而已。

王重道:“上个月,一个负责校对的编辑,工资领了二百八,奖金领了八十,等到年底的时候,还会有一次绩效奖,数额是每个月工资的百分之三十。”

冯化成心里疯狂的计算着,这么算下来,每个月平均工资能有三百五六,而且这没包括奖金。

….······

冯化成瞬间不澹定了。

王重可说了,那是一个最普通的负责校对的编辑,那他们杂志社里其他级别跟高的编辑呢?主编呢?邵敬文这个社长呢?

还没等回过神来,王重继续说道:“这几个月《洪荒》的销量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老邵已经开始联系外省的渠道了,只要一成,《洪荒》的销量肯定能再上几个台阶,到时候每个月光是奖金都能翻好几番。”

走向全国,销量再上台阶,最关键的,是奖金翻好几番。

冯化成整个人都麻了,那不是说一个负责文字校对的小编辑,一个月下来,工资加上奖金,能抵上他好几个月甚至小半年的收入。

下意识的咽了咽口水,冯化成看着王重,问道:“你们杂志社给职工的待遇这么高?还能赚钱吗?”

见冯化成的反应王重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为什么不能转赚?有句老话说得好,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我们出版社又不是公家单位,奉行的宗旨是能者上,无用者下,只要你能给杂志社创造价值,那杂志社就会给予你相应的报酬,咱们又不是铁饭碗,旱涝保收,那就只能在工资上多给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