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贞观无太子 / 章节正文阅读

卷五 第771章 天下惊!(1 / 2)

作品:《贞观无太子

大赵王廷。

李元景最近心情着实不咋地。

虽然他刻意放纵了大唐和大明在大赵的斗争。

但不管他曾经答应了李承乾什么条件,如果有机会的话,他还是愿意多等一段时间,不管是李承乾占据上风,还是李二拔得头筹,对他而言其实都不重要,只要唐明之间一直争斗下去,他这个局外人就有机会渔翁得利。

每个人都有私心,每个人也都有野心。李元景也不例外,自从当年在西北鸠占鹊巢以来,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

只是这些年饱受大明的打压,一直以来毫无寸进,甚至沦为了西域的笑柄,无奈之下才成为了李承乾的附庸。

可就算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大唐昔年的王,他也有着自己的野心,除非到了万不得已,谁又愿意放弃自己的野望?

只是此番,大明接连阵斩大唐诸位大将,这让李元景彻底坐不住了。

“殿下,大明万俟璞来了。”就在李元景接连感慨的时候,顾建章却是走了进来。

听到这话,李元景摇了摇头,道:“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的。”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万俟璞来能干嘛,他其实也猜到了。

很快,万俟璞和慕容顺便一起走进了大殿。

比较有意思的是,此次,慕容顺是走在前面的,而万俟璞却是紧随左右,只是看到这一幕,李元景便什么都懂了。

慕容顺此刻,其实也是感慨万千,想当年,他也是这片土地上当之无愧的王。

但谁能想到,时至今日,他却是成了大明的傀儡。

“赵王殿下,想必也知道本王此番前来的意图吧?”说着,慕容顺一抬手,便有人将当年李元景和慕容伏允签订的协议以及吐谷浑的山河图都拿了出来。

如今,慕容戈在李承乾手上,这片土地上,也没人再能和他争夺慕容伏允留下来的政治遗产。

李元景虽然无能,但人并不蠢,闻言也是笑道:“既然大宁王都亲自来了,本王自然会遵循当年的约定。”

真要说起来,当年的约定算个屁。

要不是慕容顺背后站着万俟璞,别说慕容顺,哪怕是慕容伏允从地里爬起来诈尸了,他也不会当回事儿的。

当然,这会儿他并不会表现出任何的不满,说到底,他不在意什么吐谷浑,他在意的是李承乾,在意的是大明。

“既然如此,那本王也就不遮掩了。”说着,慕容顺回头看了看万俟璞,笑道,“此番交接,本王让默契将军全权负责,赵王殿下不妨也找个人来主持罢了。

为王者,岂能为了这点儿小事儿,耽误正事?”

他其实是好意,政权的交接可不是小事儿,但让李元景亲自去完成这些交接,说实话,多多少少有些嘲讽的意思。

李元景也明白这个道理,当即也是看向顾建章,笑道:“那就有劳顾爱卿了,来人,设宴,本王今日倒是要和大宁王不醉不休。”

说罢,看向慕容顺的眼神都柔和了几分。

其实这也正常,真要说起来,他和慕容顺还真就有种同病相怜的感慨。

至于万俟璞和顾建章两人,他们倒是相视一笑,很快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而在两人忙着交接的时候,李元景倒是和慕容顺一道在这简陋的王府中闲逛了起来。

还别说,两人只是四目相对的那一瞬间,就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说起来,这王府着实简陋了一些,本王这些年在这西北之地,也是毫无建树,这才有了今日之无奈。”面对慕容顺,李元景倒是随意了许多。

真要说起来,他们两个真有不少的共通之处。

都出自皇室,却都前途无亮,怎就一个惨字能解释?

“殿下说笑了。”慕容顺闻言,自嘲一笑,“殿下可知道,如今自称本王,我是何等感受?

与我比起,殿下的结局已经很好了。

哪怕此番殿下退出了,但未来总归还是有一片落脚之地的,我呢?

终究只是一个傀儡罢了。”

说到这里,慕容顺长叹了一口气。

这么多年来,他其实才是最痛苦的那一个。

国破家亡,苟延残喘……

都是他独自在承担。

“谁也不比谁强一点儿吧。”李元景闻言笑道,“看似本王如今还算顺遂,但我们其实都知道,只要本王皇兄还在那个位置上,本王永远也回不了长安。

当年离开长安之时,意气风发的说的那句,死不回长安,如今想来,又是何等的可笑?”

说到这里,李元景长叹了一口气,一脸嘲讽地说道,“说到底,终究还是本王无能。”

“我又何尝不是如此?”说到这个,慕容顺也是自嘲一笑。

“对了,大宁王有想过今后么?”走着走着,李元景突然停了下来,转过身看向慕容顺,惨然一笑,道,“难道就一直做大明的傀儡?

以大宁王当年的大志向,想必这不是大宁王想要的结果吧?”

“我能有选择么?”慕容顺笑道,“当然,倒也不至于做什么傀儡,说到底,我也想看看,明王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实不相瞒,明王做的事儿,我当年也想过,只是没有明王那么干脆罢了,做什么都像是瞻前顾后一般,我也想知道,比起明王,我到底差在哪里了……”

对于慕容顺而言,他其实也很痛苦。

这些年,没少被李承乾各种打击,但这都不是他最绝望的,而是李承乾轻而易举就完成了他多年筹谋的,这才是他想不明白的。

哪怕到了今天,他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事儿,李承乾一做就行,大家都能接受,而他这个吐谷浑的土著王子,却是动个念头就引得赤水源大乱。

他想不明白,也无法理解。

“比起高明,大宁王最欠缺的可能便是身份了。”李元景闻言,笑道,“这些年,本王也仔细琢磨过,高明之所以能在这西北之地无往而不利,身份才是他最重要的护身符。

虽然说大唐太子的身份,有些时候也是一个麻烦,但只要利用得好,单就这个身份,就能让他占尽便宜。

这是大宁王,也是本王无法比的。”

李元景这些年的确没闲着,还真就琢磨过李承乾的发家史,他曾无数次想复刻李承乾的发家史,可他毕竟只是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兄弟,并不是李世民的儿子。

但就这个身份,李二岂能坐视他坐大?

至于太上皇李渊,虽然也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但不在其位的皇权,基本等于零……

“殿下说笑了。”慕容顺却是笑道,“说到底,明王能成功,有着方方面面的因素,绝非是一个身份就能解释的。

说起身份,不管是我还是赵王殿下,谁的身份又低太多了?

但我们不是还是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