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贞观无太子 / 章节正文阅读

卷五 第749章 士族的反击,石破天惊(1 / 3)

作品:《贞观无太子

姑且不论李二是如何的愤怒。

不过几天时间,大明三文钱一本的各类书籍便在大唐各地掀起了轩然大波。

就这价格,放在后世那都属于买回去放在公共厕所都不亏的那种。

要知道,年前的新粮还六文钱呢!

而在博陵、清河、范阳、荥阳……这些地方,形势更加严峻。

大明对他们是格外的照顾,甚至在这几个地方,不管你买什么书,都附送一本三字经。

换言之,在这几个地方,李承乾所著的三字经,免费!

他们将此次事件,称之为,士族之劫!

这不,士族的那些老家伙,再次齐聚一堂。

“那位,是想刨我们的根啊!”卢家的老人,一脸愤慨地说道,“如今,我范阳一地,近乎人手捧着一本三字经。

就连那些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贩夫走卒,亦是如此。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他那个气啊,心中有万千怨言,却又无处施为。

“我们难道不是一样?”郑家老人无奈道,“如今,总得想个应对之策才是,再这么下去,士族危矣!”

“岂止是危矣?”崔家老人说道,“如此下去,我等士族都快成笑话了。”

一时间,众人也是抱怨不已。

“其实也没那么严重。”恰在这时,陇西李氏的老人说道,“我士族之所以传承千年不倒,依仗的其实并非是族里积累的那些书籍。

说到底,书籍本身终究只是死物,我们最大的依仗,是一代又一代人,从不间断的去钻研、去体悟先贤的思想和智慧。

你让那些贩夫走卒拿着一本书,姑且不说他们识字与否,你们觉得他们是能理解先贤所说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熟之过?’

还是能理解‘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他们理解不了。”老人摇了摇头,继续道,“而这,才是我们的依仗。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早晚也会慢慢的理解这些先贤之经义,但和我们无数代人的积累相比,他们的底蕴何其浅薄?

只要保证永远都走在他们前面哪怕一步,我士族岂会衰败?”

这就是李承乾嘴中的聪明人,他其实一早就知道,这些书籍,至少在暂时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因为这个老人说得没错,士族的底蕴,都在他们脑子里。

不是说李承乾将那些以前众人视若珍宝的书籍,廉价卖遍大唐,那些买书的人就能马上成为饱学之士。

不可能的,这需要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才能质变引起量变。

但至少在短时间内,李承乾的这招,其实只能恶心人。

只要士族愿意沉下心来,继续在学问一道上继续探索,他们终究还是天下士子的引路人。

“话是这么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数代人之后,我们今日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有人忧心忡忡地说道。

道理大家都懂,可隐患始终是存在的。

学问确实晦涩难明,可这么多人都去钻研,终究是能得出答案的。

这就是人性,哪怕你现在还没从我手中夺走什么,但你将来会从我子孙手中夺走,那也不行!

“现在说这些没用。”郑家老人说道,“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应对。

大明此举,不单单是在刨我士族的根,也是在挑衅我等!

若是无动于衷,我士族终将被人看轻,长此以往,谁还敬我士族?

而且,此番,使得那位名声暴涨,街头巷尾无不是称赞那位之贤明,对我士族,嗤之以鼻。

别忘了,我们如今正在做什么。”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士族,说白了,活的就是一个名。

没有了名望的士族,也就是个诗书传家罢了。

闻言,众人皆是闭嘴了。

要是知道怎么办,他们早就去做了,不就是因为没有解决之法,众人这才齐聚一堂么?

一时间,顿时就安静了下来,见半晌都没人说话,陇西李氏的老人却是站起来说道:“老夫有一法,可破此局,不知道诸位愿不愿意尝试一番。”

“我等都不知如何破局,怎么尝试?”顿时便有人说道。

老人倒也不急,似乎在组织言语,半晌才说道:“其实老夫之策很简单,就两个字,放手!”

“嗯?”众人有些不解。

“老夫的意思是,放弃对学问的把持。”老人说道,“传道天下,广开学堂,大兴文教……”

“什么?”都不等李家老人将话说完,便有人站了起来,说道,“你是在消遣吾等不是?之前你说的倒也在理,但你明知,我士族的依仗是什么,反过来你就让我们放弃最后的依仗!

真当李氏皇族和你陇西李氏是一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