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旅途记事五十六:尘封的鸡肋,现身吧(1 / 5)

作品:《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唐采韵的师生指数提升至3】

紧接着。

【唐采韵的师生指数提升至4】

随着眼前再次飘起的一行蓝色小字飘然而逝,李安眼里闪过一抹不易察觉到的光。

极快地扫了一眼升级经验,上午查看教学点的时候还差三个小时升级,此时只剩一小时。(卷二306)

紧接着又打开系统教室,全员头上飘着zZZ,没有人坐在钢琴前。

片刻后收回思绪,李安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孩子们身上,“大家记住了吗?”

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回答他:“记住啦!”

李安点点头,“好,那我们正式开始下午的课程。”

实际上随着孩子们搞明白音乐在行进中的强弱概念,李安这堂课的核心内容也基本讲完。

剩下的就需要孩子们在未来的音乐学习中多练多思考,去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听感标准或者说是审美标准。

因为概念是死的,而音乐是活的,同样一首作品,十名风格不同的演奏家来演奏,会出现十种不同的强弱关系的对照。

一百名演奏家来演奏dore两个音,只会出现一种音高关系,就是一组大二度音程。

大概这就是强弱在音乐中的极致魅力体现。

掌握了强弱,就能掌握音乐的生命体征,至少在现在这一阶段,李安是这么认为的,他也通过k414第二乐章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当他在舞台上以近乎夸张的强弱对比演奏该乐章,得到的掌声远远超乎他上台前的预想。

去感悟吧,他由衷希望孩子们尽早领会到强弱关系在实际演奏中对于音乐行进所能产生的奥妙。

随后的半个小时里,以孩子们都弹过的小步舞曲为例,李安用钢琴带着孩子们先通过齐唱、分声部合唱来初步感受强与弱的对比。

比如在齐唱之前,他先让孩子们回归最初级的乐理知识——4/3拍的强弱规律。

但凡了解一点音乐的人都知道,4/3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以四分音符作为单位拍,每小节有三拍,三拍依次出现的强度是强、弱、弱。

在李安第一次问孩子们的时候,他问: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孩子们用一样的音量回答他:强弱弱。

他摇头,紧接着许家兴同学用非常夸张的方式再次回答:强!弱。弱。

教室忽得一下安静下来,所有孩子都看向许家兴,就好像许家兴犯了什么错误。

“很好。”

许家兴用夸张的音量对比直接将强弱弱字面的含义体现,得到了李安的肯定。

没错,这就是李安想要的答案。

很多老师在教学阶段更注重的是孩子们有没有记住4/3的强弱概念,而忽视了其实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孩子们以最原始最直接的发声方式感受什么是强弱弱。

在一次和陈璇讨论中,李安抛出自己的观点,却遭到了陈璇的反对。